不要以为世界抛弃了你,世界根本没空搭理你!
七个小屌丝,对白雪公主再好,也不及高富帅一个吻!
就算失败99次,我也要努力凑个整!
年轻人啊,现在没钱算什么,以后没钱的日子多着呢!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被多骗几次就好了!
满满正能量的真实金融从业奋斗史,我却无语,整个世界都不好了。
几个柜员及银行基层员工的自白
我是新柜员,我在某个省会城市的一个银行上班,通过校园招聘进来的,现在柜台当柜员。内心感觉很痛苦,每天一刻不停的接待客户,不能喝水上厕所,痛经只能吃了止痛药接着上柜,不能请假,每天早上晨会都要提完成各种业绩的事,弄得人压力特别大,上班以来,经常动不动就想哭,常常晚上回家自己哭完了接着煎熬,我好想离开这个地方,可我又没有勇气做出这个决定,家人也不赞同,我心里真的好痛苦,也许是我自己太脆弱了,可是我不知道一份工作我从心底里就这么排斥他,我怎么干下去,我的出路在哪里……
我是银行的老柜员,压力也大。现在过三十了,我感觉大脑生锈,很难接受新事物。我已经不敢跳槽了。如果新工作不如现在的工作怎么办呢?还是既来之,则安之吧。
我曾经在江西的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工作过,在二级分行,工作八年后,我发现我的上升空间最多只能是个副科时,我心中难以言状。我认为银行,特别是二级分行以下,发展空间实在有限 (一级分行以上也许可以,但我没呆过,没发言权)年轻人最好不要介入,因为在其中实在是很难提高自己,或许数年后你也会像我这样迷茫。
不要认为银行是稳定的,所谓稳定,不是指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一辈子有饭吃,而是指一个人一辈子到哪都有饭吃。
保险营销员的生存状态
保险营销员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岗位,辛苦,并且难以得到理解和尊重。保险营销员则更甚,要让不想买甚至排斥保险的客户买保险,其间的遭遇只有他们最清楚。其实,他们与其他人一样,勤勤恳恳工作只是为了生计,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还有心底的那些“小小心愿”。
我叫冯金花,我进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时候,已怀着3个月的身孕。孩子生下后,有段时间没有人照顾,我便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去上班。“辛苦,真的很辛苦。”但做母亲都是这样,因为有孩子在身边,就是再苦也是值得的。这样的状态持续了约5个月左右,孩子1岁多的时候被接回了清远老家。
去年11月底12月初,因为有一段时间签不下单,家里也有人生病了,我要两边跑,曾经想要放弃这份工作。“那时候就想辞工不做保险了。”,“但公司一直都在栽培我,定期组织培训,让我从对保险一无所知到现在熟能生巧,学到了很多知识。在我怀孕期间,还有一边带孩子一边上班的时候,公司、同事都给了我很多照顾。我很感恩,舍不得离开。”
我不是本地人,为了挣钱改变生活离家来到佛山。从1997年就到佛山,2002年回老家清远,2008年再回到佛山。“对我来说,清远和佛山都是家。我一直都在佛山,也很喜欢佛山,现在我最想为自己买一套房子。
不是每一分的付出都会有相应的收获,但是,付出是收获最基本的条件。十年来,中国的保险营销员更多的付出,相应的体现在了其收入的增加上,即使有更多的人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了,但客观上营销员们的薪酬增加的确是一件让人倍感欣慰的事情。
在《中国保险营销员生存状态调查》调查报告中,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的趋势,月佣金收入低于2000元的比例占32.5%,而高于6000元的也占了20%,同样占比20%的,是月佣金收入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的营销员。有趣的是,尽管收入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对于目前的收入状况,几乎所有人都越来越不满意了,觉得理想与很理想的比例下降了8%之多,几乎只占所有人群的2%。
天道酬勤吗?一方面,可以看到业务员的收入增加并没有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保持一致的步调,甚至落后许多,另一方面,十年来的物价上涨,生活成本的上升,都在一定程度上让原本辛苦的营销员们需要付出更多。那些努力与付出是美好未来的铺垫,营销员应该得到与将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小贷公司员工为什么离开
我是从12年下半年开始接触小贷的这行业的。之前对融资贷款神马的是一无所知啊,以为金融业这种高大尚的职业的从业人员都是精英啊,离咱这种低学历的屌丝有十万八千里啊。
话说12年开始,我们这里陆陆续续冒出了好几家小额贷款公司,招聘广告那叫一个诱人啊,招聘信贷经理月入过万,有无从业经验均可,关键是学历要求也不高。我看到立马心动了有木有啊,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面试的啊,结果一不小心就被录取了。然后自信心立马爆棚有木有?觉得自己就是未来的金融精英有木有?
可是上班后才发现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样啊,干这一行,累,如果胆子大,敢拿敢要,月入过万还是简单。
假如客户借款之后 ,前三个期没有归还贷款,相关业务员是拿不到提成的, 甚至有的公司会克扣业务员的工资来填补逾期金额。
三个月之内的逾期,一般的小额公司都只会电话催收, 就是打电话给你本人(一般都是妹子)。告诉你要还钱啊,赶紧还钱啊,再不还要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啊等等等等,电话催收一般都是和和气气的。
再严重一点的话,也是电话催收,不过这时候的语气一般都比较重,也有可能打给你申请贷款时填写的联系人。。。一般都是说些什么,告诉你亲人家属朋友,什么告你诈骗,等着接收律师,函诉讼状之类的,其实都是屁话。这个上门催收我不宜说太多,否则人家催收人员没法混饭吃(透露太多我怕被同行查水表)。我只能说见报的长沙星沙县,高利贷,直接抓人扣人(相当于非法拘禁)殴打(毒打),身上有钱就收走,没钱家里只要能卖钱的东西,全部就地变卖。。。这类情况非常少见(比例低)但是行业内的人肯定知道其实并不少。当然,后来这个催收人员也进局子蹲了一个多月才捞出来。
我现在已经脱坑,一旦客户逾期不还款,自身背负的压力就太大了。
文学青年证券经纪人、外汇掮客
我是一个有汉语文学本科的外地到上海打工的证券经纪人,我也做过外汇理财公司的客户经理。
在上海的金融生态系统,相比银行、保险、证券经纪人数量就是少的了。我发现原住民占据着银行、特别是原四大国有行的底层群落。政府机关、公务员系统也是原住民的天堂,这些城市窗口本能地向外来者说“不”,城市天生是势利眼,除非你站在生态链的顶端,掌握着鲜有的技能,否则,难免独自向隅、踌躇街头,任身边的人如织,车如潮。幸运的是,在证券业这个剧烈波动的市场正以一种更广阔的胸襟和更积极的态度向外来者敞开,专业金融领域正逐渐与广谱式的基础理财服务脱轨,按照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规则公平的原则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更多的我这样的外来者品食了城市发展的成果和社会公共服务,从一定程度上改写了我人生的脚本。
有一位南京的学者在《城市进化论》这一论著中对“边缘人”做了简单而又丰富的释义:在飞快旋转但又不同步的城市化与社会变迁中,一部分人被不同步的“社会旋转力”推向社会边缘,这个“边缘”既有心理意义的边缘感知,也有事实上社会阶层与生态空间地位意义上的“边缘”;既有社会生活生态空间意义上的“边缘性”,也有社会外部文化认同意义上的“边缘性”。结果是一部分人成为社会主体的外围要素,社会出现多种类型的“边缘人”。
我感觉,上海高昂的房价可能让我很难立足。我不仅是上海的边缘人,也是金融行业的边缘人!
独立理财师网(www.9icfp.com)提供IFA独立理财师养成培训,欢迎各位朋友参与。
微信“添加朋友”中搜索并添加“独立理财师”公众微信号。
理财师网服务真正以理财为事业的理财师,欢迎独立理财师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