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高税收让很多移民的富豪吃不消 了,一位不愿透露全名的女士声称“后悔 死了”。
吴女士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全名,却不介意 透露自己的心声:“我后悔死了,我所有 的朋友都后悔死了。”在谈起自己的美国 身份时,她的后悔之情溢于言表。她说自 己开始考虑放弃美国国籍已有一年有余, 更赌咒发誓地说“我再也不会回去了”。
她的故事并不是孤例。对于华人富豪来 说,美国国籍如今变成了一座围城,外面 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却想出来。这在十 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当时移民美国还 是许多中国有钱人的终极梦想,而现在, 情况却大有不同。
纠结的不仅是华人,事实上,各个族裔的 美国富豪都正在逃离美国。据美国政府联 邦登记局的数据显示,放弃美国国籍的人 数在近几年来急剧上升,已从2008年的 235人上升到了2011年的1788人,这其 中还不包括放弃绿卡的永久居民。
在这变化背后,最大的决定因素是税。
“你省下来的每一块钱,最后都落在了税 务局手里。”税务律师马修-莱德维纳 说,“这是人们放弃美国公民身份的原因 之一。”
“万税之国”
唯有死亡和纳税无可避免,富兰克林的这 句名言很好地形容了美国作为“万税之 国”的情景。
在美国,打工有收入税,投资赚了有资产 盈利税,卖东西有销售税,买东西有消费 税,买房有房产税,送礼有赠与税,死了 要留遗产给子女有遗产税。
此外,各州还会自行收取五花八门的各种 税,比如说,纽约州便一度收取过“假发 税”。
由于税收过高又过繁,为避税而弃籍的例 子在美国并不鲜见。金宝汤公司的财产继 承人约翰-多兰斯三世曾在放弃美国公民 身份后移居爱尔兰,之后,他出售家族企 业10.5%的股份;油轮巨头约翰-弗雷德 里克森从挪威搬到了塞浦路斯,后者的税 收政策要优惠得多。
今年5月,Facebook联合创始人之一爱德 华多-萨维林贡献了最具争议的一次“叛 逃”:这位在16岁时正式移民美国的巴西 裔亿万富翁宣布放弃美国国籍,他选择成 为一名新加坡公民。
当时美国舆论一片哗然,外界解读认为萨 维林此举是为了避税:当时正值 Facebook上市之际,按其发行价区间上 限计算,萨维林所持的5310万股价值高 达38.4亿美元。倘若他不放弃国籍,萨维 林需要缴纳的税金至少6亿美金,但在 他“脱美”之后,由于新加坡并没有资本利 得税这一项税目,因而他只需要再向美国 政府补交1.5亿税金即可。
萨维林此举惹来了不少人的痛骂,民主党 参议员查克-舒默更痛斥其为“叛徒”;但 相反的声音也有。指出,税收是人们建立完美政府的阻 碍,“当有人站出来抵抗政府的这种傲慢 自大时,我们应该颂扬他们的行动”。
这种明显带有新保守主义色彩的言论应当 会令不少美籍华裔新移民心有戚戚然。在 中国,坊间流行的是“在北京三环买套房 就能赶上在纽约买别墅”,但没有人告诉 他们买房时要缴纳交易税,每年还有计价 税和市政建设税,等到了卖房的时候,还 有资产所得税在等着他们。
随着经济的衰退,这种“万税”更令公民备 感压力。相较之下,亚洲不少国家和地区 的优惠税收政策就显得可爱多了。美国驻 新加坡大使馆的数据显示,2011年新加 坡约有100名美国人放弃美国国籍,相比 2009年的58人几乎增加了一倍。
海外追讨
除了税种繁多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美 国收税依循“属人原则”。对于许多富有的 华裔新移民来说,由于他们的收入大多是 在美国境外获得,甚至也并不存入他们在 美国的账户,所以他们多少会产生一种错 觉,认为自己不需要向美国政府缴纳所得 税。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根据美国法律规定,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 (绿卡持有者)无论居住在地球的什么地 方,无论其收入从何处获得,均需要向美 国缴纳所得税。不仅如此,就连在美国居 住超过一定时间的外国公民也需向美国政 府交税。
当然,海外查账存在客观上的困难,所以 在美国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对于海外账户 的逃税现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 2008年后,经济衰退伴随着金融危机而 来,美国政府赤字年年高涨,狠抓税收就 成为了奥巴马任期的一个大问题。
2010年3月,奥巴马签署了《海外账户纳 税法案》,目标就是为了防止美国公民和 持绿卡的永久居民滥用离岸地避税。
由于它可能对全球的投资者产生重大影 响,后来被延期一年执行,等到2011年 12月,《海外账户纳税法案》细则终于 公布,其中规定居住在美国境内、在海外 拥有5万美元以上资产或者居住在美国境 外、在海外拥有2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美 国公民和持有美国绿卡的外国人都需要在 2012年4月15日前向政府申报;而纳税人 所必需申报的信息则包括海外股票及债 券、已达退休年龄人士的海外退休金、各 种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等。
惩罚措施也相当严格:藏匿海外资产拒不 申报被视为有意逃税,一经查出会被处以 一万美元罚款。如果在国税局接连通告后 仍不缴纳相关税费,最高罚款额度可达到 5万美元。如果刻意少报并被查出,少报 的部分将被课以40%的重罚,当事人还可 能会面临刑事起诉。
此法案一出,顿时人心惶惶,其中以华人 反应最大。有一说是因为华人最爱好储 蓄,此法的打击对象矛头指向华人;另外 一说则指出,在中国大陆,偷税漏税的成 本很低,那些在中国开公司以获得投资移 民资本的新富豪几乎不可能有人能提 供“干净”的纳税记录,所以这在严苛的美 国国税局面前都将成为罪状。
国税局的“触手”
比大陆富豪处境更尴尬的是台湾富豪。
于台湾跟美国之间并没有签订税务条约, 所以这些台湾富豪均将面临被双重征税的 窘境。故而,自美国国税局第一批“自首 计划”出台之后,已经有旅美的台湾人为 保住在台湾地区的资产而放弃美国绿卡。
当然也有乐天派。今年,台湾《旺报》英 文版曾发表过一篇名为《华人富豪不惧美 国海外查税政策》的报道,里面援引一位 绿卡持有者自信满满的发言表示“美国政 府要想核查华人的资产非常困难”。
他或许低估了美国国税局的决心。
为了加强调查非法逃漏税,美国国税局在 2010年于北京增设了调查办事处,并在 包括香港在内的8个现有调查办事处增添 了人手。与此同时,他们还大量雇请了华 裔查税员,根据美国《侨报》报道,这些 会说中文的税官相较其他族裔来说,查起 税来反而更加严苛。
然而国税局最狠的一招,莫过于强制要求 金融机构向他们提供账户信息。他们规 定,所有想在美国经营的外国银行从 2013年1月1日起都必须向美国国税局提 供存款超过5万美元的美国公民账户信 息,否则就被视为与美国政府不合作。对 于不合作的金融机构,若有美国来源所 得,美国将对其总收入(而不是净收入或 利润)征收30%的惩罚性税收。
美国之所以能使出这一招,还要追溯到 2009年他们对瑞士银行(UBS)的那场官 司。作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者,瑞士银 行素以能为客户秘密而又安全地保存财富 而著称,但美国国税局在2009年连续对 瑞银提起两次诉讼,指控他们帮助5.2万 名美国客户通过秘密账户藏匿资金约150 亿美元,使美国每年少收税款数亿美元。 美国国税局的要求简单明了,就是要瑞银 提供这些账户信息,以协助美国追查税 款,然而这样一来就违反了瑞士百年来的 银行保密法,于是瑞银拒绝提供。
这一拒绝惹恼了美国。其后,美国联手 法、德等国,威胁将把瑞士列入经济合作 与发展组织(OECD)的避税“黑名单”,使其 受到经济制裁。这样一闹,世界各地的富 豪也纷纷从瑞士银行撤资,瑞银几乎面临 绝境。在此等重压之下,瑞士政府和瑞银 都没了办法,于是在经过多次协商谈判 后,最终以瑞银交出4550位最具追讨价 值的嫌疑人信息而作结。
这场公案不仅仅将瑞士银行业传统的离岸 业务几近打垮,更令美国国税局坚定了在 全球追讨欠税的决心。他们要求银行在公 开资料和遭受严重经济打击上做出选择, 而所有签订了此项协议的金融机构均会变 成美国国税局的触手,帮助他们抓住那些 逃税者。
美国国税局如此凶猛,受伤害的其实不只 是逃税者,连安分守法的美国公民在外都 会受到歧视。
自瑞银公案之后,有许多银行和理财机构 纷纷向美国客户关上了大门,因为遵循美 国国税局的严格规定将涉及太多工作和风 险:要判断一个客户是否是美国人,他们 需要一个严谨的系统,这个系统应该能找 到找出客户的出生地,或者判断利息和分 红是否被转入某个美国户头等等。根据普 华永道中国美国税务合伙人谭仕英的计 算,一家中资金融机构要想完全调整适应 这一套规矩,至少需要增加3000万至1亿 美元的成本。
于是,自从2011年初,包括德意志银 行、英国汇丰、荷兰ING在内的多家欧洲 银行就开始逐渐关闭了美国客户账户。按 新加坡星展集团(DBS)私人银行业务主管 陈淑珊的说法,因为监管部门对美国客户 的态度堪称“严苛”,所以她也不会再为美 国账户开户。另有业内人士称,亚洲多数 对冲基金都不再接受美国客户。
事实上,萨维林后来澄清自己为何要脱离 美国国籍时,其官方说辞就是因为持美国 护照在新加坡受到的局限太多。萨维林的 发言人说:“美国公民在投资类别和可以 持有账户的地点上受到严格限制,许多海 外基金和银行都不愿意接收美国客户,所 以放弃美籍是出于财务而非税收方面的考 虑。”
办法还是有的
如是种种,越来越多富翁选择逃离美国。 讽刺的是,由于美国税收体系是如此详 细,就算要放弃美国国籍,你还是需要缴 纳一笔“离境税”。
缴纳的资金约为3.65亿美元,这笔巨额款 项可以一直推迟到他出售Facebook股权 时才缴纳。若选择推迟缴纳,萨维林需要 向美国政府付上每年3.28%的利息。
但华裔新移民还有更简单的办法。
由于中国不允许双重国籍,所以从理论上 来说,当你向另外一个国家宣誓的时候, 你已经自动放弃了中国国籍。但这个“自 动”,就留下了许多可操作的空白。文初 所提到的吴女士就是这样,尽管她有美国 国籍,但她说自己并不担心会丢掉中国国 籍,因为“拥有两本护照在中国是一件挺 常见的事”。
如今,吴女士的生活和工作都集中在香港 和内地,她在美国已没有熟人,她说自己 在那里也从未有过房产或任何资产。她已 经有将近十年没再去过美国。
吴女士从未用她的美国护照去过任何地方 旅行,她发誓自己会一直掩藏着所有收入 的踪迹。有一次,她甚至拒绝跟一位潜在 的生意伙伴签下书面合约,唯恐那会留下 什么印记引来美国国税局的追踪。
“当我加入美国国籍的时候,我对这些法 律风险真是毫无概念。”吴女士说,“要是 我当初找个律师或专业的私行人员咨询一下就好了”。
本文来源:BWCHINESE 中文网
独立理财师行业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逐渐向全球扩展。当前,中国面临经济转型,金融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理财师离开金融机构,独立为客户提供服务。独立理财师网www.9icfp.com聚合的就是这些有梦想,有独立理财能力,持有各领域从业资格、AFP、CFP、CPB、ChFP、CWM、CFA等证书的独立理财师们。独立理财师网帮助为从保险理财师,证券投资顾问,银行理财经理等理财相关岗位独立出来的金融从业者提供持续培训、特色产品、会客环境、沙龙支持和展业平台,帮助大家建立专业事业,获得持续收入,成功的享受高价值独立人生。
更多信息请关注公众微信号:MDRT-CFP-CPB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