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家庭婚姻关系的变化导致财产分割的变化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如何帮助客户解决这类变化引起的财富分配变化,已经是理财师的必备技能。
经济快速发展下社会现象
婚姻制度是伴随着私有财产的产生而产生的,通过男女双方的优势互补,降低生活成本,可以比起单身更快的积累财富。
那么,结婚证书能够成为夫妻双方的财务保障吗?
答案是否定的。
新婚姻法更多强调了私有财产的保护,部分忽略了家庭分工导致的女性在财务上的弱势地位,进而要么导致女性在婚前因为没有安全感而要这要那被批评为拜金,或是因为事先没有准备而致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而因此,导致了很多社会现象的产生。
为何那么多女性婚前要巨额彩礼,婚房加名?为何婚后很多女性辞去工作,在家相夫教子,最后小三出现,被扫地出门,两手空空?
稳定长久的婚姻关系才能成为夫妻双方的财务保障,而结婚证书则不是。而在当前的社会中,这一点已经逐渐成为了奢望。
一组“可怕”的数据
据民政部最近公布的数字,在从2007年至2016年的10年中,中国的“粗离婚率”(即每1000人中离婚的对数)——从1.46对增加到了3对,翻了一倍还多!
2016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较2015年增长8.3%,达到415.8万对。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
这一趋势似乎还在继续,今年上半年,有190万对夫妻离婚,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3%。
而相对比的是,中国的结婚率从2013年每千人9.92对的高峰,降至去年的仅8.3对。2016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人数为1140万对,比上年下降6.7%。
这意味着,不到3对夫妻结婚,就有1对夫妻离婚。
多可怕的数据!
按照最新统计,北上广深也是离婚率最高的四座城市。
财富积累最快的四座城市离婚率也最高,可想而知,这些地方的夫妻,其财务安全如何能为那一纸证书所保护?
如果离婚,将面临什么问题?
一旦要离婚,就要分割财产。
而当撕下了感情的外衣后,财产的分割经常会给弱者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就拿当前最常见的婚娶模式举例。
一般男方出房,女方出车。而这套房产一般由男方父母的积蓄支付,按照法律规定,属于男方的婚前财产。当然,车子也是女方的婚前财产。
一旦离婚,房产归男方,车归女方。而当前中国的现实是房产不断升值,车这类的消费品不断贬值。
结婚几年后离婚,房产可能翻了几倍,而车子已经贬值到几折。
女方因此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如果考虑到怀孕生子对于女方事业的影响,婚姻的结束对于很多女方在财务上可谓重创。
男方也未必安全。
想想王宝强的例子吧。如果他没有找到宋喆职务侵占的证据,那马蓉就可以一边劈腿,一边分去他的大量财富。
而他能做到的,其他带了绿帽的丈夫,可未必能做到。
这就导致了当下婚前双方互相算计的局面。对于婚姻法一知半解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出了无数的馊主意,导致好好的姻缘因为这种算计而告吹。
为什么?
因为这种算计没有摆在明面上。
都想到时候别吃亏,最好还占点便宜,还能瞒着对方。但是现在谁傻?暗中互相算计,必定影响感情。
如何解决呢?
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婚内财产约定。
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它们是民法的基石。
在法律保障不全面的前提之下,以自愿的事先约定解决公平问题,是最好的办法。
把所有的想法摆在明面上。
婚前就可以探讨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财产安排。
而在这个过程中,三观不同的情侣们,自然可以发现问题。问题出在婚前,一定比出在婚后要好。
比如,约定婚姻关系持续五年以上,或者孩子三岁以后,男方婚前的财产转为夫妻共同财产。
这类的约定就同时降低了夫妻双方在婚姻中的财务风险,为那些想好好过日子但是有顾虑的小夫妻俩保驾护航。
当然,如果发现对方有谋夺财产的意向,或者提出显然不合理的要求,或是三观完全不一致,那趁早不要结婚。
说在最后
不但房产如此,婚前的其他财产,婚后的双方所得,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约定。
这样的约定,才能给夫妻双方以财务上的保障,才能降低夫妻双方在财务上的不确定性。而它反过来又能巩固夫妻关系。
中国有句古话:先小人后君子。好的财务规划,是可以让人生更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