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在前面
你知道很多知名的经济学家最擅长干什么吗?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包装。将本来很简单、源自于生活的很多经验,用一些晦涩的名称重新包装,最后拿出来的东西就令你感到:看不懂哦!好专业哦!好有水平哦!
其实,你已经被忽悠了。
学会解读这些词汇,以自己的逻辑重新审视经济新闻和评论,把似是而非的东西过滤掉,这样你才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钱,规划自己的人生。
理财师社群推出“理财角度的经济学名词科普”系列文章,希望每周一次,让你用十分钟,了解一个在近期新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经济学名词。
这个词在理财中有什么意义?和我的业务有什么关系?客户怎么认识这个词的?我和客户有的聊吗?等等
也希望读到文章的你,说一说你想了解什么词,什么事儿,在留言区等你。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词汇是——“敌意收购”。
2
新闻里常听到,到底说了啥?
我们经常看到新闻里提到这个词。
比如这么一段新闻:
为了美国和欧洲市场,卡夫亨氏正在走另一条道。据道琼斯消息,美国金融科技公司Susquehanna表示,卡夫亨氏(KHC)向联合利华(Unilever)发动敌意收购的可能性超过75%。
敌意收购是什么?听起来好厉害哦!
一般来说,对一个公司发起的并购,都是先通过协商,和公司的股东、管理层达成共识之后,再启动程序。
但是,有的时候,出于种种原因,并购发起方不顾标的公司的意愿,强行发起并购。
这,就是敌意收购。
3
最近收购案很多,举个例子
近年来,最让我们熟悉的敌意收购,就是宝能举牌万科了。
先简单回顾一下宝万之争的全过程。
从2015年1月起,宝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寿及其关联企业钜盛华开始买入万科,随着持股比例的不断攀升,7月10日,宝能系持股比例达到5%,第一次举牌万科。
7月24日,利用股灾的抛盘,短短半个月不到,宝能系第二次举牌,持股比例达到10%。
据王石后来的回忆,他在这个时点上与宝能的姚老板有过沟通。
王石说:“在那个时间点上选择万科的股票、增持万科的股票是万科的荣幸,但是你想成为第一大股东,我是不欢迎的。他没有料到我是这么一个态度。”
按照正常情况,万科管理层不欢迎宝能的进入,宝能该放弃继续增持,否则必定引发双方的直接交火。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宝能系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
8月26日,宝能系第三次举牌,持股比例达到了15.04%,逼近第一大股东华润。
9月1日,华润增持万科至15.23%,重夺第一大股东之位。
11月27日,宝能系旗下钜盛华增持万科,再度成为第一大股东。
而12月4日,宝能系再次举牌万科,持股比例达到20.008%。
12月7日,安邦突然杀出,也举牌万科,持股比例5%。
矛盾就此激化了。
12月11日,钜盛华继续增持万科至22.45%。
这场敌意收购的大戏高潮迭起。
万科管理层先是拉进了深圳地铁,希望通过定增的方式,稀释宝能的股权,夺回这场收购战的主动。
然而,原来的第一大股东华润又站出来,对管理层发起了挑战。
而在这扑朔迷离之际,恒大又加入了进来。
恒大通过三个多月的时间,收购了万科14.07%的股权,在这场争夺战中开始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当持有股份超过50%的前三大股东都对管理层有着敌意的时候,王石在万科职业生涯的落幕似乎已经无可避免。
不过,此时证监会和保监会给了宝能致命一击,发表了著名的“土豪、妖精及害人精”演说。
宝能就此偃旗息鼓。
加上深圳市政府的出面,华润和恒大先后将手中所持的股份转让给深圳地铁,使得深圳地铁成为了第一大股东。
在今年6月30的股东大会上,宝能缺席,王石正式退出了董事会,郁亮接班,深圳地铁彻底拿下了公司的控制权。
这场敌意收购大战正式降下了帷幕。
4
说了这么多,会有什么问题?
在这场大战中,真正的赢家是公司的小股东。
万科公司虽然优质,但是股价长期被低估。
在2010年-2014年之间,万科股价长期在5-10元之间震荡。虽然万科公司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但是小股东们并未分享到其中的收益。
而本次敌意收购大战,使得万科股票的复权价创下历史新高,较收购战打响之前上扬了超过200%。这让小股东赚的盆满钵满。
而敌意收购一旦成功,受损最大的肯定是管理层,因为他们一般都会被扫地出门。
当然,公司管理层对敌意收购也有应对办法。
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资本层面、公司管理层面,都有相应的反收购方案。受篇幅所限,我们就不再展开了。
总之,敌意收购一旦成功,则是管理层的末日。
而无论敌意收购是否成功,都是小股东的盛宴。
由于收购与被收购双方的战斗,这一般都会比正常的收购,带来股价更大的涨幅。
5
说在最后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在战术性配置股票资产的时候,可以考虑配置一些股权分散,行业地位较高,资产质量较好的上市公司股票。
除了这些公司本身的稳定发展,一旦爆发敌意收购战,则会有超额收益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