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税制改革的推进,财政部近期调整了部分处室机构设置。据财政部官网最新显示,财政部税政司共设9个处室,其中企业所得税处、个人所得税处在列。这两个处室是由原税政司所得税处分拆而来,这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个税改革加快推进的信号。
作为与民生最贴近的税种,个税改革将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富人一般不交个税,而穷人一般交的个税占总收入比重较小。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这种影响将格外显著。而中产阶级又是理财师的主要客户。故此,深入了解个税改革,对理财师来说是有必要的。
2003年,财政部下属的财政科学研究所发表课题《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及财税调节政策》,建议实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期间,政府有关部门也曾提到过个税改革的日程表,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个人所得税制“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改革方向;2006年,这一改革方向还被写入了“十一五”规划。
但个税改革被频繁提起,是从去年开始的。2016年3月,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个税改革方案已提交国务院,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国务院的要求,当年将把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法的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但是,时至今日,个税法仍无音讯。在最新公布的2017年立法计划中,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并未列入其中。不仅如此,对于财税体制改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继续推进”,其中主要涉及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等内容,个税问题也未触及。目前来看,2017年个税改革应该无法落地,但是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其落地将是大概率事件。
那么,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是什么样的呢?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个人为纳税单位的分类税制。纳税人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应税所得采用正列举方式,分为 11 项,具体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等。
而在税率上,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形式,对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均适用20%的比例税率。
这种模式过于单一。没有考虑家庭负担,同样收入但家庭结构不同的两个人缴纳同样的税收,显得相当不合理。
那么,个税改革将给中产阶级带来什么呢?
首先,3月7日,财政部部长肖捷在两会新闻发布会说道:“目前,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设计和论证中,总体思路是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方案总体设计、实施分步到位,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所得税制。” 肖捷透露,目前,改革的基本考虑是将工资薪酬、劳务报酬、稿酬等部分收入项目实行按年汇总纳税;对利息、股息、红利、财产转让所得等资本性所得考虑继续按现行的分类计征方式征税。从目前税率的角度讲,以劳务报酬为主要收入的人会获得一定的好处。
其次,肖捷表示:“个税改革将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考虑有关‘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进一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增加与家庭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这是极大的进步。此外,除二孩家庭教育支出外,房屋贷款月供利息部分将很可能也进行专项扣除。当然,这种专项扣除肯定有上限,但是扣除就比不扣除要好。
再次,个税免征额很可能将再次提高。2011年,个税免征额从2000元调整到3500元的标准,至今已经有6年整。考虑到这期间物价上涨因素,在这次个税改革中,免征额上调的机会很大,悬念在到底上调多少。有专家建议上调到10000元,这个概率不高。也许会像董明珠在两会时提出的议案一样,调高起征点至5000元,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最后,税率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如果前三项改革能够落地,按照现行税制,个税将出现下降,这对财政收入将极为不利。因此,也许未来个税改革中,会以降低最高税率,但是提高平均税率的方式进行。这方面的不确定性很高,在未来,中产阶级面临的税负未必会降低,只不过公平程度可能会有提高。
此外,预计税收征管制度将加强。这方面,有可能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确定。未来,对于自然人的收入信息联网、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系统,进行统一征管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而对重点行业、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控,也会是意料中事。
未来,对于收入情况复杂,家庭成员多,特殊情况多的家庭来说,自主报税难度将越来越大。尤其是那种既有工资、股息,又有五花八门其它收入,既有本地又有海外收入的,再加上抵扣之类项目越来越多,自主报税就更容易出错。纳税将日益成为一种学问。这也是理财师的机会。作为理财师,要提前学习税务规划的相关知识,尽可能令客户避免本不必要的税收增加。
独立理财师网坚持在群内进行理财相关知识的“每日讨论”,对此感兴趣的理财师请关注我们的“独立理财师”微信公众号,进群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