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子... 1
故事一、罗斯柴尔德家族... 2
故事二、李锦记家族已经富至五代!身家171亿美元的李文达设立三不家规
第一章 家族人丁安全兴旺... 14
故事三、荣家五代... 14
第二章 家族精神世代传承... 18
故事四、中国唯一一个富过17代的家族,在上海有千套房,全因30字家训... 18
故事五、故事冯仑父女:前浪与后浪的对话,是非教育... 23
故事六、七、八 典型案例包括盛宣怀家族的愚斋义庄制度、李经方家族的五代传承架构以及曾国藩家族的无形资产有形转化案例。... 27
第三章 家族财富安全传承... 29
故事九 中国式家族信托故事:胡雪岩的家族财富管理... 29
故事十 国际名门财富传承... 33
小结
故事一、罗斯柴尔德家族
先说说罗斯柴尔德家族多传奇
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如果以6%的回报率计算,在15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家族的资产至少超过了50万亿美元。当然中间也发生了许多变故,
第一代罗斯柴尔德夫妇住在一所房子里
270年前是德国法兰克福犹太区一栋叫“红盾”房子的化名。在犹太区贫民区,人们习惯以住处来给对方起名,而家族第一代梅耶·罗斯柴尔德就出生在此。在18世纪,AmschelMayerRothschild设法在一个德国城镇建立了一家银行,并把它传给了他的5个儿子。
罗斯柴尔德一家成立了自己的快递公司,按时提供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的信息。
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非常具有远见地建立了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构建起数量庞大的秘密代理人网络,这些类似战略情报间谍的人被称为“孩子们”。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官方信息网络的速度,其他商业竞争对手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这一切使得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几乎所有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
例如,当1814年拿破仑与欧洲联军对抗时,战局变化无常,英国的证券交易因此很不景气。后来,战事发生逆转,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伦敦的内森在英国政府得知这一消息之前便预先得到情报。他乘伦敦债券价格尚未上涨之际,大批吃进,结果大大地赚了一笔。一个世纪之后,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又比日本驻英国的使馆早两天获得日本海军全歼俄国舰队的消息。由于罗氏家庭消息灵通,被人们称为“无所不知的罗斯柴尔德”。
.到19世纪末,这个家族几乎控制世界的一半
他们在日俄战争期间资助了日军,并且在欧洲投资修建了一条铁路,资助了苏伊士运河的建设等等。因此,罗斯柴尔德的姓氏变成了财富的代名词。
有一个故事,听起来像是一个传言,但是也显示了这个家庭的影响力有多大。
根据其中一位家庭成员的日记,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经常拜访罗斯柴尔德夫妇。在其中一次访问中,女爵爱丽丝·罗斯柴尔德在女王踩到她的草坪上时,突然告诉国王得离开她的草地,而维多利亚也听从了。
他们的道德原则也令人印象深刻。
1861年,俄罗斯政府向这家人申请贷款,但遭到拒绝。原因是这笔贷款是为了镇压波兰的叛乱所需要的。本来罗斯柴尔德一家可以赚很多钱,但他们不想支持一个想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政府。
英国和拿破仑的战争,是因为有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帮助,英国才打赢的。罗斯柴尔德一家赞助英国军队,帮助运输用于武器生产的昂贵金属。
在世界各地都有酒庄。拉菲·罗斯柴尔德是其中最有名的
盖伊的祖父詹姆斯(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小儿子)于1868年购买了拉菲酒庄。但是在购买酒庄后不久就去世了,拉菲酒庄由其三个儿子阿尔方索(Alphonse)、古斯塔夫(Gustave)与埃德蒙(Edmond)共同继承,当时酒庄面积74公顷。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贡献最大。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国的成员爱德蒙男爵(1845-1934年)20世纪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约6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移民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定居生存。伦敦的沃尔特(1868-1937年)曾任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正是他,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积极活动,终于使英国政府以外交大臣贝尔福致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一封信的形式,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最后才有了以色列国的建立。
金融帝国传奇能够延续的秘诀,源于梅耶罗斯柴尔德创立了一种家族治理体系,使家族财富得以保全和传承。
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财富家族,它的金融帝国传奇能够延续的秘诀,源于梅耶罗斯柴尔德创立了一种家族治理体系,使家族财富得以保全和传承。
在家族传续事业的过程中,尽管有许多外部风险困扰着罗斯柴尔德家族,如欧洲战争带来的恐慌(尤其是纳粹大屠杀)、死亡、离婚、赋税、马尔萨斯定律以及通货膨胀等,其事业仍然在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罗斯柴尔德家族依托于梅耶罗斯柴尔德创立的这套治理体系进行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以及基于这一切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预见力,使得该家族在两百五十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旋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
集团创始人梅耶罗斯柴尔德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犹太人十分善于经营,并且十分擅长将自己的商业经验传承下去。梅耶大约从10岁起便开始耳濡目染地听从父亲的教导,学习了一身的经商本领,并且酷爱收藏。
青年时期,梅耶已经成为一名中东、俄国和欧洲本地古钱币的收藏爱好者。通过这一爱好,他不仅结识了不少上流社会的头面人物,还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仅仅5年时间里,年仅25岁的梅耶便获得了宫廷御用商人的名号。凭借这个名号,他又逐渐取得了当时权贵比海姆公爵的信任。
在之后的日子,梅耶不光出售古钱币,还涉及了许多事业,比如茶叶、小麦、高档烟酒等。当然,他最终的目的还是当时最具潜力的金融行业。通过近20年的努力,在刚刚步入中年时,梅耶涉及的领域已经遍布了自己的故乡德国,并成为了当时法兰克福城的首富,但他并没有因此裹足不前。由于罗斯柴尔德家族只在德国最具影响力,在欧洲大陆却要稍逊一筹,当时的梅耶教导自己的5个儿子,一定要把家族实力扩张到整个欧洲版图,甚至全球。
18世纪中期,梅耶成立了罗斯柴尔德集团。他将自己的5个儿子分别派到旗下位于欧洲五大主要金融中心的银行业中:法兰克福、维也纳、伦敦、巴黎和那不勒斯。他借给他们钱创业,但是有个附加条件——这钱必须归还,这样“家族银行”就可以继续借钱给其他的家庭成员。他承诺,一旦原始贷款被偿清,每一个儿子都可以保留自己银行赚取的利润。他还要求每一个儿子搜集所在城市的金融信息,具体、详细地汇总给他,经他同意后和其他人共享。就此,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建了一个有效的信息网络。
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遍及欧洲主要城市,他们拥有自己的情报收集和快速传递系统,甚至欧洲国家的王室和贵族在需要迅速和秘密地传递各种信息时,都要通过他们的系统进行。他们还首创了国际金融清算系统,利用其对世界黄金市场的控制,他们在家族银行体系中首先建立起不用实物黄金运输的账目清算系统。
耶罗斯柴尔德采用了强有力的投资技巧来管理家族人力资本的风险。通过将每个儿子都派往不同的城市,他将所拥有的人力资产分散到五种不同的投资中去,从而增加了抵御政治和经济风险的概率,保证了至少有一脉可以经受这些风险。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他这种地域分散策略有多么高明,虽然法拉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的家族生意因历史事件而失败了,但伦敦和巴黎的分支却幸存了下来,并更加兴旺。如果当初梅耶罗斯柴尔德将他的五个儿子都留在法兰克福,也就是他发家的地方,而没有分散人力资本的风险,他的生意也就不可能幸免于难。
通过给予每个儿子多元化成功的机会,或者给他们追求自己幸福的机会,梅耶罗斯柴尔德也增加了家族人力资本。如今,两百五十年过去了,罗斯柴尔德的名字早已响彻全球,成为财富的代名词。
故事二、李锦记家族已经富至五代!身家171亿美元的李文达设立三不家规
俗语有云富不过三代,但有一百三十年历史的李锦记却打破这宿命,至今已传至第五代。
14年时,八十五岁的李文达退下火线,长子李惠民、次子李惠雄分掌投资、地产等家族生意,酱料由三子李惠中管理,四子李惠森则负责无限极,而第五代后人十四名成员亦先后开始加入李锦记集团工作。
李锦记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李文达开始寻求让家业长治久安的方法。他在〇二年建立家族委员会,由第三、四代共七名成员共治,凡家族相关企业董事,须由委员会任命并推选主席,股东退股,也由公司统一购回;家族成员想进企业,需要在外工作三至五年。
第四代的李惠中就曾透露,他们成立共治平台,就是不让历史重演,而李锦记还有家族基金、投资、学习及发展中心,照顾从十岁到八十五岁的家族成员。
由李文达夫妇及其子女组成的家族委员会,用意在及时沟通协调家庭内部意见、培训家族年轻成员并培养家族凝聚力。
而李文达夫妇相信没有和谐的家庭,就不能延续家族,亦没有可延续发展的家族事业。所以在家族委员会成立时,提出了三不政策,就是不迟婚、不准离婚、不准有婚外情,否则会被逐出家族委员会,以及被摘去所有职位。
三不家规成立至今,第三、四代家族成员均能成功遵守,李文达小儿子李惠森就曾说,稳定的夫妇关系,有助他们少了顾虑,能集中精神工作,还开玩笑说有了这个家规,做太太的就最开心。
《福布斯》2019年香港50大富豪榜,89岁李锦记第三代舵手李文达身家则水涨船高,靠中国直销及海外物业带挈,翻倍至171亿美元,取代银娱主席吕志和,升至第三位。
做蚝油起家的李锦记,是香港罕有的百年老字号,由广东香山人李锦裳1888年创办。1920年,李氏第二代李兆南接手管理,1932年公司总部迁往香港。1972年,李氏第三代李文达掌管公司,引进日本酿造技术,加速现代化,蚝油及虾酱畅销世界各地。李锦记拒绝上市,亦没有对外披露任何业务资料。据悉,李锦记第四代掌舵人李惠中6年前曾表示,集团最畅销的蒸鱼豉油年卖逾亿支,销量超越镇山之宝的蚝油。
故事三、荣家五代1949年分头进入不同国家发展。为荣家家业长青提供了基础。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俩是荣氏商业家族的第一代掌门人。
五代族谱第一代荣家第一代,荣宗敬、荣德生,是解放前著名的“面粉大王”、“棉纺大王”。
[1]第二代荣家第二代,荣鸿元、荣鸿三、荣鸿庆、荣尔仁、荣毅仁、荣鸿仁。
荣尔仁,即荣智健的二伯父,在美国经营工商业。1949年前夕,荣尔仁去香港;走时与荣智健的父亲相约:“一个留在国内,一个出国,如果没问题,就可回来。”曾在初期回到祖国,1951年再申请出国,先到香港,后去了美国。
荣鸿仁,荣智健的七叔,他也申请移居国外,现定居在澳大利亚。1949年解放前夕,曾经与荣毅仁一起留在国内,因其为人厚道,经营有方,被评为全国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创办了自己的工商实业。荣鸿仁虽然身居异国,对祖国的经济建设依然十分关心。荣漱仁,荣智健的姑姑,她曾与荣毅仁一起留在国内,接管她堂兄荣鸿元的鸿丰面粉厂,并自任经理。在艰苦的条件下,她厉行节约,对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改革,最终使她领导的工厂实现扭亏为盈,转危为安。1956年公私合营后,她担任上海面粉厂副厂长,并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侨联顾问。她的丈夫杨通谊早年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30年返回祖国内地后投笔从戎,后来从事银行等事业。1949年,荣漱仁夫妇带着只有4岁的杨世缄到了台北市。然而夫妻俩返回上海处理一些事情时,就再也不能去台湾了。此后,两岸隔离数十载,其子杨世缄现担任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2000年4月14日,杨通谊病逝上海。杨世缄一直希望有机会返乡探望卧病多年的父亲,但受制于台湾当局的禁令,而迟迟未能成行。杨父去世后,台湾“内政部”才专案审查,于4月18日同意杨世缄赴内地奔丧。1987年,台湾开放探亲,杨世缄的父亲曾到台湾与杨世缄兄弟会面,不久返回内地。2000年3月大选后,杨世缄立即提出辞呈,为的是能以民间的身份偿还回乡探亲的夙愿。岂料“行政院”希望所有成员从5月1日起办理完交接后才能离开。杨世缄终究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为五十年来两岸众多骨肉离散人伦的悲剧再添一桩憾事。杨世缄在台担任公职27年,这是他第一次回内地。由于祖父及母亲荣漱仁都葬于无锡,杨世缄此行,除到上海之外,还决定到无锡为其母亲荣漱仁扫墓。
荣鸿元,荣宗敬的长子,“大房系统”的领导人。在1949年前夕,他迁厂至香港,在香港开设大元纱厂,后辗转巴西,现定居巴西,经营面粉业,事业兴旺发达。荣鸿元热心教育事业。他于1940年至1950年任中国纺织工学院院长。
荣鸿三,荣宗敬的二儿子,曾任申新总公司副总经理兼申七经理。他也于早年移居国外、现定居美国。1982年,荣鸿三把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幢私人花园别墅无偿地捐献给上海科技协会,作为建设上海科技中心大厦的基地。该别墅占地10亩,坐落在上海虹桥路上。他的这一义举深受旅居海外的美籍华人,如电脑专家王安、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物理学家袁家骝及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顾毓秀等人的高度评价,赞誉他爱国的义举。
荣鸿庆,曾任申一协理,荣宗敬的三儿子,字钢仁。解放前夕出走海外,在香港经营纺织和房地产事业。现为上海申南纺织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上海申南纺织有限公司是上海申新纺织厂第九厂与香港南洋集团合资经营的企业,总投资2428万美元。迄今为止,它是上海棉纺织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较先进的全套纺纱、浆染、织造设备,如纺织部引进德国、瑞士设备,浆染部引进德国设备。1993年10月,该厂建成投产。荣鸿庆主持的上海申南纺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系列仔布,经纬支数从4支单纱到40支股线,单位布重从5.5盎司/平方码到17盎司/平方码,颜色有靛蓝、黑色、灰色、浅蓝,品种多达60多个,形成时装面料、休闲装面料、童装面料、箱包面料、鞋帽面料五大系列,产品95%外销。现任上海商业银行董事长的荣鸿庆,于2000年同前任工业银行董事长谢森中、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总经理辜仲谅等台湾银行、票券、证券董事长及经理一同参加了第六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如何早日实现两岸银行业互设分支机构,以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挑战。
第三代荣氏的第三代属“智”字辈。
荣智宽,荣智健的堂兄,在巴西出生长大。现任巴西环球公司总裁,在巴西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曾经随同巴西总统和外交部长多次出访中国,对中国的政策和国情比较了解。
荣智美,荣智健的堂妹,德国尤尼可公司经理,具有“女强人”的称谓。1979年,她在德国奔驰汽车制造厂特意订制了一辆面包车,车子的两边印有蓝色的中英文名字。她以此作为礼物,赠送给四叔荣毅仁,祝贺中信公司成立。
荣智美1954年移居德国。之后,她积极促进中德贸易的往来。在谈到德国经济发展时,她说:“德国战后的生活很艰苦,一般人家买橘子、香蕉也只买一个,西红柿也只买几个。今天经济发达了,人们的生活也不铺张,德国人总是一文钱一文钱地积累财富,是靠苦干,靠积累的。中国人口多,一家三口,每人每月收入100元,如能节省20元,一家就能省下60元,算一算,全国就能节省下多少。人民币存入银行,国家就可以多搞基础建设,如发展电力、铁路、交通、通讯等。中国现在的基础是延安的老前辈打下来的,年轻人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好好建设。中国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
荣智权,荣智健的堂兄弟,现任香港南洋纱厂总经理,香港纺织联合会主席,也是香港基本法起草咨询委员会委员。他在其家乡的江南学院设立了“荣智权奖学金”,每学年奖励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15人,每人每次1000元人民币。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便与深圳合办了纱厂,对中国内地的企业很关心。他说:“中国有的工厂很好,但管理水平差。现在规定厂长有职权,这很好。如果厂长做不到赏罚分明,不能开除非开除不可的工人,他就很难管理好他的工厂。”在谈到如何管理好一家企业时,他说:“应变力、质量、服务三者缺一不可,应变力就是当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能自己生产什么叫客户购买什么。服务、推销是连在一起的,香港人懂得生意经,非常重视推销,选干练的人才搞推销,主动找客户服务好”。荣智惠,荣智健的堂妹,定居美国,从事纺织贸易。可见,荣氏的第三代大都是贸易实业界人士。许多人担任各种公司的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经理等职务,他们的事业大多在海外,主要从事金融、工矿企业、进出口贸易活动等。
第四代荣文蔚,荣智健的堂侄女,荣智鑫的女儿,是荣氏家族的第四代成员。荣文蔚曾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衣着人士”的荣誉称号,在香港上流社会中,她是被公认为很有衣着品位的人士之一。此外,她还从事时装生意,许多人认为,这恐怕与她家族原本是当年上海纺织业及工商界翘楚不无关系。家族成员中人才辈出。荣文蔚的父亲荣智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荣文蔚说,他父亲在香港是一位出色的工业家,也是荣文科技的创办人,拥有专门生产电子烟雾探测器、电子磅及卤胆灯具的荣文科技有限公司74.1%的股权,家产逾亿元。
第五代荣明芳,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独女。她亲自领军,公布中信泰富互联网发展的“头炮”,成立汽车入门网站(Camet),她是进军高科技行业的荣氏家族中的新一代。荣明芳出任中信泰富新成立的信息科技业务旗舰——中信信息科技的副总裁,负责发展及统筹集团辖下的科技业务。修读经济的荣明芳1995年加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并担任中信泰富集团总经理的助理。荣明芳说,Carnet入门网站投资额预期不少于1亿港元,收入来源除广告外,也包括网上汽车买卖所赚取的电子商务收益。
相关评价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荣氏家族,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荣家是爱国资本家的典型代表,解放后,获得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对于这样家族重视有加也是理所当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戎在接受《时代人物周报》采访时说。“荣家之所以能一直这么富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很善于处理跟政府之间的关系。”一位对荣家颇有研究但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
故事四、中国唯一一个富过17代的家族,全因30字家训,贝家的道德传家
孟子曾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也就是咱们今天说的“富不过三代”,虽然这个观点是在2000多年前提出的,但时至今日,仍然有效。
根据家族企业财富保全与传承论坛的资料显示,我国的家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4年,只有不到30%的家族企业能进入第2代,不到10%的能进入第3代,而能进入第4代的,仅有4%,由此可见,“富不过三代”所言非虚。
不过今天笔者要给大家介绍的家族,可不一般,他们不但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甚至富过17代,当年在上海买下近1000套房,他们是谁?究竟靠什么发家?又是为何能坚持下来?
时间回到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起,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其中便包括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贝兰堂,原本他们一家人住在浙江金华,为了躲避战乱,迁居到了苏州。由于贝家祖上留下来一些秘方,故而贝兰堂在苏州开了间小药房,由于药效好,价格公道,贝家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贝兰堂甚至成了“江苏四富”之一,贝家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白手起家的贝兰堂很清楚,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他对子孙后代管教甚严,他虽然不要求所有孩子都跟着他学医,但要求他们必须读书,做一个有文化、有见识的人,在贝兰堂的带领下,贝家保持了良好的氛围,没人和那些富家纨绔子弟搅在一起,大家都有自己的主见。
后来,贝家的子孙们有的继续行医,有的选择入仕,有的成为书法家,在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贝氏家族也越来越庞大。而最难得可贵的是,他们不忘初心,比如第7代传人贝慕庭,他继承了贝家的药房,并将它打造成江浙一带最大的药材行,发迹后,贝慕庭经常免费给穷苦老百姓送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而第13代传人贝润生和贝理泰,则把贝氏家族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前者选择经商,从颜料行的小学徒做起,一步一步成了上海鼎鼎大名的“颜料大王”。除了卓越的经商能力,贝润生还特别有远见,他看出了房地产的潜力,于是赚到钱就买房,不知不觉,就在上海买下了近1000套房。
弟弟贝理泰则选择入仕,年纪轻轻就考中了秀才,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父亲突然病故,他必须要打理父亲留下的产业,于是放弃仕途,开始经商,没想到这个孩子颇有经商天赋,和陈光甫、庄得之一起创办了上海银行,从此,贝理泰一脉后代皆从事金融行业,被称为“金融世家”。
1917年4月26日,一个男婴在贝家呱呱坠地,他便是贝家第15代传人贝聿铭。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贝聿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早早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18岁那年,贝聿铭只身前往美国,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后来又转入世界顶级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一毕业就拿到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
而贝聿铭先生的毕业作品,就是设计上海的博物馆,一战成名,于是在此后的日子里,他设计了卢浮宫金字塔、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苏州博物馆、日本美秀美术馆等等世界级建筑作品,几乎拿下了建筑界所有奖项,轰动全球。
在贝聿铭的影响下,儿子贝建中、贝礼中,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哈佛大学,并投身于建筑事业,在建筑界发光发热,继续将家族发扬光大。那么贝氏家族到底靠的是什么,才将这庞大的产业延续下来?答案是:贝氏家训。
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共有之产遗子孙。
短短30个字,便说出了所有道理,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有钱人,但如何让后代守住这份钱,却不容易。比如赫赫有名的富豪盛宣怀,给子孙后代留下数以亿计的财产,足够他们用几十辈子,结果他前脚刚走,后脚就被那个吃喝嫖赌抽样样“拿手”的儿子败个精光,最后活活冻死在街头。所以以产遗子孙,远远不如以德遗子孙,德行,才是让一个家族持续发展下去的根本保障
故事五、故事前浪与后浪的对话,冯仑对女二的是非教育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随着家族财富传承需求的觉醒,庞大的市场已经开启,考验的不仅是高净值人士的智慧,更是财富管理机构的智慧。“万通六君子”之一、御风资本董事长冯仑,与其女儿、身为风马牛传媒CEO的冯碧漪,近日接受邀请,讲述了他们前浪与后浪间财富传承的故事。
财富传承,不仅是一代赌王何鸿燊家族运筹多年的难题,也是所有高净值家族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改革开放41年后,中国崛起了一批激流勇进的开创者,成就了一批“先富起来的人”。这群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如今大多已步入耳顺之年,也站在了巨额财富传承的关键节点。
“我们估算,中国未来30年,将有50到60万亿的财富,由第一代创始人传给第二代。”胡润百富董事长胡润表示。近年来,上万间家族办公室成立;68家信托公司中,大半已成立家族信托业务,银行、保险公司也纷纷入局家族信托、财富管理等业务。
“万通六君子”之一、御风资本董事长冯仑,与其女儿、身为风马牛传媒CEO的冯碧漪,近日接受邀请,讲述了他们前浪与后浪间财富传承的故事。
04:23
冯仑父女:前浪与后浪的对话
财富安全是传承的基石
当我们谈论财富传承时,用最流行的话来说,是“前浪”和“后浪”的关系。而对于这两个新概念,冯仑直率的说:“生活只有一种底色,就是要活着,要发展、要奋斗、要存在,剩下的都只是片面的观点。所以我不认为要去夸大前浪和后浪,这对我们了解生活并没有多大意义。相反我们需要了解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以探究生命存在的意义和我们最终的奋斗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而当冯仑讲述自己的财富传承理念时,首先强调的财富传承的核心:“在传承这件事上,首先是要有可传承的东西——财富安全与人身安全。因为只有在财富安全、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有传承。”
冯仑讲到的两重安全感恰恰命中了高净值人群财富传承的两大痛点。尤其在2020年这个特别的年份,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发现健康与财富远比我们想象中脆弱得多。
回到这两重安全感本身,一重所指的,是财富的保值与增值。这意味着,真正的财富传承首先注重的就是财富的安全,而短期收益是次要的。恰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李教授指出的:财富管理在意的不是当下或一时投资的得失,而是做好长远的人生财富规划,让自己和家庭在面对风险和不确定的未来更有信心,也更有安全感。
而另一重安全感,从生命健康角度来说,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尤其是高净值人群的关注。疫情下健康险热销正是人们对健康保障意识觉醒的表现,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同样如此。高端医疗、保健资源,已经从财富管理需求的附加功能逐渐上升为吸引高净值人群的关键点。
对以冯仑为代表的超高净值人群来说,保障类的需求在其财富传承中占比越来越重。
不随波逐流,是前浪给后浪的底气
除了财产与健康,正如冯仑所说,“延续商业梦想、传承家族财富”是每一位成功企业家的愿景。但与很多企业家的心愿相悖的是,作为第一代企业家的子女普遍都有一个矛盾的心理——不得不帮助家里做事,但内心却渴望自由、渴望独立。
与大多数 90 后一样,冯仑的女儿冯碧漪也有着自己的独立性,“在思考方式,甚至在决策上,我觉得我是独立的”,冯碧漪说。这是为何彼时还在海外读研究生的她也曾“痛苦”过——万一父亲让她管一堆事,可自己还想自由,那该怎么办?
好在冯仑的财富传承观念显然开放得多。在冯仑看来,代际的传承就两个字——教育。一方面是知识或技能的传承,这通过统一社会化的教育就能做到。另一方面是价值观的传递,个性化的、家族性的传承不能取代,必须亲传。
“换句话说,你要带领自己的家族往哪儿去,就是你的使命。比如我和女儿说,。”冯仑表示。
作为后浪的冯碧漪,显然也受益于父辈的积累。2017 年,冯碧漪学成归来,至2018年,她加入风马牛传媒,出任 CEO。她坦言,在现阶段,父亲冯仑确实有很好的资源;但父亲传递给她的“处世之道”是更为宝贵的财富。
“有一件事儿对我影响非常大,就是在我刚刚接手新媒体工作半年多的时候,我曾纠结于是否也要像别人那样去买流量。”时至今日,冯碧漪仍清楚地记得那个晚上父亲冯仑斩钉截铁地和她说的那三个字——不要买。在冯仑看来,买流量,意味着欺骗自己、欺骗客户,最终导致公司的垮掉;相反,真实的流量可以让运营者清楚地认识到问题所在,在加以改善后可以使企业基业长青。
“其实我知道当我在纠结的时候内心也有一个底线,一直告诉自己不要买,不要做,但内心还是很容易被诱惑。当父亲那么笃定地告诉我,这些原则你该坚持还是要坚持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有力量。” 冯碧漪说。
故事六、七、八 典型案例包括盛宣怀家族的愚斋义庄制度、李经方家族的五代传承架构以及曾国藩家族的无形资产有形转化案例。
清末民初时期的典型家族财富管理对今天的财富与家族传承更具借鉴意义。典型案例包括盛宣怀家族的愚斋义庄制度、李经方家族的五代传承架构以及曾国藩家族的无形资产有形转化案例。
盛宣怀借鉴三井住友家族“不分家产已历数百年,家有议会,会有宪法,子孙继承弗替”的做法,设立“存本用息”的分家析产遗嘱,其中于1914年尝试设立至善堂地产总管理处,旨在建立遗嘱执行的组织机制。1920年1月23日,在遗产清理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确定“公中、五房各半得五百八十万零三千零五十七两一钱九分四厘”并愚斋义庄所得产业清单。
确定五房分配明细
即仁、义、礼、智、信五份产业清单,以备五房抓阄分配。从其资产安排可以看出,愚斋义庄资产以权益类的股票资产为主,而五房资产则以房产等固定资产为主。愚斋义庄的资金使用以资产的利息为上限,而五房则以分配到的实际资产为准,即“家产庄息”的析产传承机制。
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利用遗嘱进行家族财富管理,受益人结构上至家族长辈,下至重孙第三代,中间兼顾妻妾和管家周孟文:“兼顾五代、人产确定”的家族财富传承权益重构思想。首先是“直产外息”即对儿女等直系血缘的一代,则直接分配房产或地产的所有权,而对上辈和同辈等“外人”则只赋予其财产的使用权。其次是二次分配机制。在一次分配中得息的受益人过世后,会将其名下的遗产分配给儿女和孙辈,基本原则是“人人有份,顺位分配”。第三是追求家族永续和以德传家,关注家族未出生的后世“德者”。李经方与银行之间约定“凡吾名下之款,吾子孙将来有德者,该银行当然付给,无德者亦无从妄取分文。”
曾国藩最后留下的遗产仅有1.8万两。据清史学者研究,清末总督一级封疆大吏年均灰色收入18万两白银,外加年均2万两的合法收入,然而。民间所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谚语显然并不适用曾氏家族。事实上,如果分析曾国藩在京官前期、京官时期以及督抚时期三个重要时期的收支结构,曾国藩非常明显地呈现“克己奉公”收支特征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奉公”支出大比例增加。除必要的公务支出外,曾国藩的主要支出项为照顾亲友、资助贤士、周恤故旧以及支持以文化为主的地方公共事业等。
简言之,曾国藩通过基本生活支出将货币资本转化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实现家族财富管理的有形资本传承向无形资本传承的转换,即“精神传承”。这种精神传承的财富观既体现在曾家的财产管理实践之中,也诉之于其家族家书、家训等文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耕读孝友治家理念。家族价值观使这一家族在近200年的历史中人才辈出、蓬勃发展。
•
故事九 中国式家族信托故事:胡雪岩的家族财富管理案例
胡雪岩而立之年发达,花甲之岁败亡,一生跌宕起伏,功过难评。胡雪岩的传奇一生离不开特殊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其天赋禀异的商业才能,更离不开他与左宗棠的官商结盟。胡雪岩从一个钱庄跑街做起,以办阜康钱庄起家,凭借政商关系的结合,逐渐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运糟米、营生丝、办药局、兴洋务,资金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并获得慈禧亲授的红顶戴和黄马褂。胡雪岩在50多岁时达到人生顶峰,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然而,与盛宣怀的商战失败及替清政府向外国银行借款时浮报利息成为其破产的导火索,其商业帝国在晚清1883年金融危机中覆灭。胡雪岩最终一贫如洗,落得被抄家的下场。众多产业中仅有胡庆余堂留存于世。胡雪岩独特的经营理念,是胡庆余堂得以传承百年的根本所在。本文将重点分析胡雪岩的家族信托理念在其金融平台运作及胡庆余堂经营中的运用,以期为现代家族财富管理和企业治理提供镜鉴。
一、胡雪岩的金融平台
胡雪岩的家产有多少?史料没有确切记载,因为抄家的缘故,一切直接资料几乎丢失殆尽。一般的野史,基本认定胡雪岩的个人财富为2000万两左右。胡雪岩的生意,一类是借助政商关系的“特殊”生意,如为政府采购军火、机器、筹措外资贷款等;另一类则是“正常”生意,如钱庄、当铺、生丝、药局等。
“阜康钱庄”是胡雪岩的金融平台,也是其核心产业。当时南方的钱庄,资本金“至多不过五万,少不足二万余”(《申报》1884年1月23日),与动辄上百万的山西票号无法相比,阜康钱庄亦不例外。不过钱庄资本金虽小,其所经营的业务却都高达数百万两,主要依托资本实力雄厚的山西票号的“长期”(一种无定期拆借,但可随时抽回)和外资银行的“拆放”(一种为期2天的短期拆借)。
与一般钱庄不同的是,“阜康钱庄”拥有两大特殊资金来源:一是数额庞大的委托理财,主要为官商的利益输送服务。《异辞录》记载胡雪岩“藉官款周转,开设钱庄,其子店遍布于南北,富名震乎内外。官商寄顿钱财,动辄巨万,尤足壮其声势”。《南亭笔记》曾记载,胡雪岩败家之后,专案组进驻阜康钱庄登记债务。左宗棠亲临专案组接见债主,因惧怕左宗棠追查巨额财产来源,官员们“皆嗫嚅不敢直对,至有十余万仅认一二千金者,盖恐干严诘款之来处也”。故左宗棠“将机就计,提笔为之涂改,故不一刻数百万存款仅三十余万了之”。二是巨额公款,包括“西征借款”、“西征借款”还款以及其他公款存款。《异辞录》记载胡雪岩与“国库收支有时常通有无,颇以为缓急之计”。本金高达1595万两的“西征借款”,虽然是政府所举借的外债,却从外资银行直接划到阜康钱庄,然后由胡雪岩根据左宗棠的指令进行调度、分配、使用,阜康钱庄发挥了财政厅的作用。数额更为庞大的“西征借款”还款也经由阜康钱庄支付给外资银行。胡雪岩利用时间差对这笔巨款进行腾移挪用,形成低成本甚至免费的资金库。除了“西征借款”之外,胡雪岩所编织的庞大政府关系网,也为他输送了各种其他名目的公款存款。
二、浮报利息――失败的导火索
胡雪岩在50多岁时达到人生顶峰,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1881年,胡雪岩为抵制外商抑价购丝,大量购进生丝囤积,双方僵持至1883年,丝价暴跌,亏损达1000万两以上。胡雪岩商战失败成为其破产的导火索。
仅仅是蚕丝生意的亏损并不至于击垮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实际上,胡雪岩的失败和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政治斗争有关,李鸿章提出“倒左先倒胡”的口号,与盛宣怀联手采取各种手段将胡雪岩步步逼入困境。首先,正值外国借款到期,一方面李鸿章扣发给胡雪岩的用以偿,还外国借款的协饷,另一方面盛宣怀串通外国银行向胡雪岩催款。其次,李鸿章设法将胡雪岩向外国银行贷款时多报利息的事情抖出来,慈禧太后大怒,不仅要胡雪岩加倍赔偿还要严加处理。最后,李鸿章与盛宣怀煽动储户到阜康钱庄挤兑,引发挤兑风潮,阜康钱庄倒闭,对胡雪岩形成致命一击。
胡雪岩的万贯家财顷刻散尽,落得被抄家的悲惨下场,最致命的原因是他向外国银行借款时多报利息,授人以柄。胡雪岩担当了左宗棠“总后勤”的角色,作为受托人,主要帮助左宗棠做了3件事:兴办洋务事业、西征筹款采办军火以及慈善救济。
胡雪岩协助左宗棠开展西北洋务事宜。光绪三年,西北大旱,左宗棠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开挖泾河,由胡雪岩采购国外机器,聘用外国技师到西北泾源工地指导操作。西征筹款更是借胡雪岩之力,西征军费本应朝廷拨款,清廷规定各地为西征协饷,但各地拖延协饷,左宗棠不得已举借洋债。“外人之商于华者,亦信为巨富,中朝向之假贷,苟得胡署名纸尾,则事必成。”胡雪岩奉左宗棠之命在上海与外国银行谈判借款,并以自己的名义向外国银行借款。由于距离太远,为免书信往来贻误时机,左宗棠将借款之事全权委托胡雪岩:“春间奏准借用洋款五百万两,望阁下在沪妥为商议,无论何国之银,总以分十年本息匀还,息银听阁下随时酌定。银借何国,一有成见,飞速缄知,以便入告 。” 胡雪岩还出面借商款先垫付西征军费。1866年11月至1881年1月,左宗棠通过胡雪岩的转运局,向上海、汉口、西安、长沙、兰州等地票号借款累计达800余万两。左宗棠之所以能绥靖西北、收复新疆,胡雪岩主持上海采办转运局,筹集军费采办军火,功不可没。而正是此番外国借款为胡雪岩的败落埋下祸根。
本来胡雪岩仅作为替清政府筹款的受托人,向外国银行贷款,但他多报利息,侵占公款。依现在的观点来看,胡雪岩作为受托人同时也是担保人,即付出了劳动又承担了风险,收取手续费也是理所应当,错就错在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并未事先约定报酬事宜。胡雪岩作为受托人隐瞒了委托人,侵占了委托人和受益人利益,实际上违背了受托人的职责,而恰恰委托人又是掌握生杀大权的清政府,一经败露引发的不仅仅是经济纠纷,而是杀身之祸。
三、胡庆余堂德业传百年
胡雪岩一生跌宕起伏,最终一贫如洗。胡雪岩死前被抄家,留下的资料甚少,众多产业中仅有胡庆余堂留存于世。自1874年创始至今,胡庆余堂历经140余年,仍保留着当年的风貌,传承着当年的规矩。胡雪岩独特的经营理念,是胡庆余堂得以传承百年的根本所在。
“戒欺”――诚信经营理念
胡雪岩于51岁事业鼎盛期投身药业,开办了胡庆余堂,取名源自《易经》中的“积善之家,必有馀庆”。胡雪岩于光绪四年(1878年)亲自写就“戒欺”匾挂于营业厅后,“戒欺”是胡雪岩开办胡庆余堂宗旨的真实写照。“戒欺”强调企业的道德自觉,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成为胡庆余堂经营药品的最基本要求。在经营上,胡雪岩首推 “真不二价”,并将“顾客乃养命之源”写入店规之中,教育员工兢兢业业为顾客服务。“戒欺”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雏形:职业经理人、功劳股、“阳俸”和“阴俸”制度
胡庆余堂的兴旺发达,与胡雪岩知人善任、有功必奖的用人原则不无关联。创办之初,胡雪岩登报招聘大堂经理,余修初仅一句话就打动了胡雪岩,他说“办药业须以仁术为先,不应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胡雪岩当即聘用余修初负责胡庆余堂筹建工作。余修初类似于现代的职业经理人,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报酬凭能力和业绩,以受薪、股票期权等作为支付方式。
胡雪岩对有贡献的员工给予功劳股,类似于晋商针对掌柜设立的身股制度和现代企业的干股。此外,胡庆余堂还设立“阳俸”和“阴俸”制度。“阳俸”制是指给对企业有过贡献,因年老或生病无法工作的职工,照常发薪直至身亡,类似于现代企业的员工病退及退休养老制度;“阴俸”制是指职工去世后,按其工龄长短发钱给其家属,类似于现代企业的抚恤金制度。现今,胡庆余堂博物馆内依然陈列着保留下来的《本堂阴俸定章》(光绪十年)及《庆余堂红股合同》(光绪二十八年),如上图所示。
通过所有权转移实现破产隔离,以“招牌股”延续胡庆余堂品牌
1883年,胡雪岩在各地的钱庄相继发生挤兑而倒闭,胡雪岩最终宣告破产。时任刑部尚书的文煜在阜康钱庄存款达五六十万两,后被列为胡雪岩的最大债权人。1884年,胡雪岩将胡庆余堂抵给文煜,仅留红股10份。文氏接办后,除提取现金及利润外,经营方针等均照旧不动,胡庆余堂照常经营,生意不息。1899年,文胡两家又订了一份契约,商定从胡庆余堂红股180股内,提出8股分润胡氏昔年创业之劳,再加胡氏原有的红股共计18股,定为“雪记招牌股”。胡庆余堂抵给文煜实际上是“债转股”的过程,二者由债权债务关系转变成股权关系。文煜在完成“债转股”的过程中,保留了胡氏的“雪记招牌股”,以“无形资产”抵股不但为谈判顺利增加了筹码,更为胡庆余堂品牌的延续进行了铺垫。
胡庆余堂的“债转股”看似是胡雪岩被动的抉择,但背后似乎隐藏了胡雪岩的精心安排,可谓破产情况下最优的家族企业传承方案。实际上,胡雪岩是通过所有权的转移保护了胡庆余堂。对于胡雪岩是如何与文煜达成共识的,并没有史料加以佐证,曾仕强在《胡雪岩的启示》中分析道:胡雪岩破产后,胡庆余堂岌岌可危,面临被债主哄抢或被卖掉还债的境况,唯一能保护胡庆余堂的只有政府。文煜一方面与胡雪岩交情不浅,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存银不保,于是委托恭亲王奕欣向慈禧太后说情,又主动向朝廷捐献10万两银子,最终被列为胡雪岩的最大债权人,并以债权人身份要求扣押胡庆余堂。胡文二人商议,胡雪岩把胡庆余堂转给文煜,文煜按原样将胡庆余堂保留下来。为避免串通的嫌疑,胡雪岩与文煜之间演了一出戏,胡雪岩假装迫不得已签字将产权转给文煜。最终,官府公告胡庆余堂不属于胡雪岩财产,才将胡庆余堂保存下来。
实际上,将胡庆余堂“债转股”给文煜正是胡雪岩的高明之处,通过所有权的转移规避了破产的债务清偿,此种做法本质上与现代家族信托通过所有权转移实现破产隔离的做法如出一辙。此后的100多年间,胡庆余堂的所有权和资本结构几经变换,但其“招牌”和精神得以传承百年。在后人眼中,胡庆余堂已成为胡雪岩的代名词,也是胡雪岩一生的真实写照。
故事十 国际名门财富传承
历史上,我国拥有巨额财富的家族并不少见,而能够传承下去的寥寥无几,正是应了孟子的那句“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的判断。
放眼四海,亦是如此。当然也有摆脱了“富不过三代魔咒”的名家望族,比如洛克菲勒家族、肯尼迪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等,这些家族历经沧桑巨变,奇迹般地解决了家族传承的内部隐患,又克服了全球性战争、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政府监管新规和经济衰退等外部变化的不利影响,跨越百年,兴旺至今。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作家马伯庸如是说。古董有形,传承无质。西方大家族成功的传承经验,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
洛克菲勒家族:依托家族信托传承财富
提起世界范围内的顶级家族,很难不想到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创始人约翰·洛克菲勒被比尔·盖茨称为“心目中唯一的赚钱英雄”。其财富主要来自于曾经垄断了美国的石油产业。
1870年,老洛克菲勒与合伙人创办了标准石油公司,并持股25%。在此后30年的时间里,标准石油公司垄断了美国80%的石油市场,成长为石油帝国。1911年,美国联邦法院依据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以反垄断为由,将标准石油公司拆分为34家独立公司,但洛克菲勒家族并没有因此衰落,经过几代人的发展,最终还是构建起了包括石油产业在内的庞大商业帝国,像我们耳熟能详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康菲等都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产业。现今,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已经成功跨越140多年,他们的家族财富是如何传承的呢?
1913年,洛克菲勒产业发生了激烈的劳资冲突,以至于威尔逊总统派联邦军队镇压才得到解决,他的儿子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在本次事件中表现出色,赢得了老洛克菲勒的肯定。老洛克菲勒膝下只有一子,他把将近5亿美元的家产,在1917年至1922年间逐渐转移给了小洛克菲勒。当时美国还没有开征赠予税,所以老洛克菲勒传给小洛克菲勒财产的过程中,避免了因税而被吞噬大量财产。
1924年,美国政府开征赠予税,最高税率达40%,摆在小洛克菲勒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在保值的前提下,将财富一直传承下去。小洛克菲勒有5个儿子和1个女儿,他认为需要培养子女的自律和奋斗精神,不能让子女过度依赖家族的财富。于是在经过仔细地思考和对比后,小洛克菲勒最终决定以家族信托的形式将财富传承给后代。
1934年,60岁的小洛克菲勒通过大通国民银行为妻子和6个孩子设立了家族信托。主要的信托资产是石油股票,总信托资产规模为1.14亿美元,每份家族信托协议对应一个受益人,他的妻子和孩子分别可以获得1800万美元和1600万美元的资产。他在协议中规定,受益人在30岁之前,只能获得收益,不能动用本金,30岁以后动用本金需经信托委员会同意。
1952年,为了将财富传承得更加持久,他又通过富国银行设置了第二个家族信托。小洛克菲勒设立的家族信托是不可撤销信托,非经受益人同意,协议不可以更改或终止,在有效避税的同时,保证家族财富至少能够传到他的孙辈(见图1)。
信托委员会在洛克菲勒家族信托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信托委员会由5人组成,拥有处置信托财产的绝对权力,并能够起到监管、制约受托人和受益人以及保证家族信托施行的作用。
此外,洛克菲勒家族的家族办公室——“5600房间”,也在洛克菲勒家族财富的有效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对家族信托制度很好的补充。“1934年信托”和“1952年信托”的资产管理都是由“5600房间”负责。同时,它也为洛克菲勒家族成员提供投资、法律、会计、家族事务和慈善等几乎所有领域的顾问服务,保障了家族事业的有效管理和运营。
从第一代开始到如今,洛克菲勒家族已经传至第六代,依旧欣欣向荣。诸多家族成员依旧活跃于政界、商界和文艺界,成为州长、议员、副总统、投资银行CEO、慈善家、艺术家等。根据美国福布斯排行榜,如今的洛克菲勒家族成员超过200人,拥有的净资产加在一起约有100亿美元。
肯尼迪家族:巧妙的信托和税务安排
提起肯尼迪家族,人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政治世家。但实际上,除了亮眼的政坛表现,肯尼迪家族的财富也备受外界关注。
肯尼迪家族财富的积累是从约瑟夫·P.肯尼迪开始的。1912年,约瑟夫·P.肯尼迪从哈佛大学毕业,并在父亲的支持下,担任波士顿一家银行总裁。结婚之后,约瑟夫·P.肯尼迪进入当地政治的核心圈。1930年美国发生重大金融危机,在这之前,美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政策和监管制度都很不完善,他凭借颇有争议的股票交易,在危机前一年套现,完成财富的最初积累。同时,他通过经营银行业、造船业和电影业,成为巨富。
约瑟夫·P.肯尼迪共育有子女九人,四个儿子中有三位都是政坛显赫一时的人物。他认为家族、声誉和品牌以及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影响力,远远重于金钱的价值。所以除了传承财富的目的,为了能够给家族从政人员提供经济上的支持,约瑟夫·P.肯尼迪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设立了家族办公室和信托基金。
1936年,约瑟夫·P.肯尼迪为几个儿子分别设立了1000万美元的信托基金,并规定从他们21岁起,每年可动用50万美元。除此之外,肯尼迪家族的大部分财富,掌握在信托公司手中,数量达到十几个,管理的资产从几万美元到2500万美元不等,监督职能则是交给一个由6人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
肯尼迪家族全部信托几乎都由一个设于纽约市的家族办公室负责托管。家族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是管理家族财富、协调家族事务等。家族办公室通过和很多优秀的资产管理人合作,把肯尼迪家族的财富进行多样化投资运作,获取非常多的稳定收益,使家族财富得以不断积累。
肯尼迪家族在税务方面的精明程度也不遑多让。比如在1998年,肯尼迪家族出售家族最值钱的资产:地标性的Merchandise Mart,这是一座高耸于芝加哥河畔的零售物业。通过精心设计与沃那多房产公司(Vornado Realty)之间的交易,肯尼迪家族延迟了几乎相当于这笔交易一半金额的资本利得税。
肯尼迪家族是通过隐秘投资工具——经营性合伙单位来完成这笔交易的。合伙单位与股权类似,为肯尼迪家族提供了在沃那多房产公司的所有权权益,能产生稳定的股息收入。根据SEC文件记录,在肯尼迪家族从此笔交易获得的3.03亿美元收入中,有1.16亿美元是以此种投资工具的形式支付的。
凭借错综复杂的信托以及颇令肯尼迪家族自豪的巧妙税务安排,肯尼迪家族的财富得到了妥善地传承。
罗斯柴尔德家族:创立家族治理体系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财富家族。其金融帝国传奇能够延续的秘诀,源于梅耶·罗斯柴尔德创立了一种家族治理体系,使家族财富得以保全和传承。
在这套家族治理体系中,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以及对财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预见力,使得该家族在两个多世纪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旋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
创始人梅耶·罗斯柴尔德,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犹太人十分善于经营,并且十分擅长将自己的商业经验传承下去。梅耶大约从10岁起便开始听从父亲的教导,学习了一身的经商本领,并且酷爱收藏。
青年时期,梅耶已经成为一名中东和欧洲本地古钱币的收藏爱好者。凭借这一爱好,他不仅结识了不少上流社会的头面人物,还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在仅仅5年时间里,年仅25岁的梅耶便获得了宫廷御用商人的名号。在之后的日子里,梅耶不光出售古钱币,还涉及了许多行业,比如茶叶、小麦、高档烟酒等。当然,他最终的目的还是当时最具潜力的金融行业。通过近20年的努力,在刚刚步入中年时,梅耶已经成为当时法兰克福的首富,但他并没有因此裹足不前。当时,罗斯柴尔德家族只在德国最具影响力,在欧洲大陆却要稍逊一筹,当时的梅耶教导自己的5个儿子,一定要把家族势力扩张到整个欧洲版图,甚至全球。
18世纪中期,梅耶成立了罗斯柴尔德集团。他将自己的5个儿子分别派到旗下位于欧洲五大金融中心的银行业工作,即法兰克福、维也纳、伦敦、巴黎和那不勒斯。他借钱给他们创业,但是有个附加条件——这些钱必须归还,这样“家族银行”就可以继续借钱给其他的家庭成员。他承诺,一旦原始贷款被偿清,每个儿子都可以保留自己银行赚取的利润。他还要求每个儿子搜集所在城市的金融信息,具体、详细地汇总给他,经他同意后和其他人共享。就此,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建了一个有效的信息网络。
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遍及欧洲主要城市,它们拥有自己的情报收集和快速传递系统,甚至欧洲国家的王室和贵族在需要迅速和秘密地传递各种信息时,都要通过它们的系统进行。它们还首创了国际金融清算系统,利用其对世界黄金市场的控制,首先建立起不用实物黄金运输的账目清算系统。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这种地域分散策略有多么高明,虽然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的家族生意因历史事件而失败了,但伦敦和巴黎的分支却幸存了下来,并且越来越兴旺。
财富传承是人类共同的美好心愿,财富传承并非易事,但是传承就是要去做正确的事,哪怕它很难。希望中国的财富传承事业在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能够汲取国外有益经验,成功实现从“创富”到“守富”的飞跃。 ■
在我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家族和谐,甚至可以说如果家族不和谐,财富就没有意义。
而确保家族和谐首先要保证家族的价值观能够传承下去。
家族的价值观能够传承下去,家族便会有凝聚力,会有家规、流程和机制,家族就可以联合做出决策。
比如一个大的家族会枝繁叶茂,有很多的分支,而不同的分支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兴趣,所以他们的风险偏好不一样,投资理念也不一样,而这样就很容易在企业做出重大决定时产生分歧。但如果有共同的机制,有共同的价值观仰,就会有更好的管理,从而确保家族繁荣和谐。
一个好的家族价值观应为每位家族成员的个人发展赋能并帮助他们在最大的程度上施展抱负,扶助家族齐心协力,阖家幸福并世代相传,甚至能够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发挥独特的积极影响,并始终体现整个家族的价值。
拟定“家族宪章”
家族企业还应制定家族宪章,家族的价值观要转化为准则,就需要有肯定性条款(肯定要做的内容),能够容忍不同的意见。
一般成功的家族企业都会有一份宪章,这个宪章就是制定集体决策的文件,家族的共同的价值观,决策的依据和流程,由什么样的机构去做决策等都可以通过家族宪章来做出规定。
家族宪章中会谈到家族的历史,要不停的更新。会记录家族的行为准则,领导程序,如何任命家族企业和家族内部的人员,家族商业所有权、管理权等等。
家族宪章还应包括对家族附属机构的管理,如何任命人员,家族的流动性、股权的管理,薪酬的制订,决策的依据以及纠纷解决的机制,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家族成员如何退出,如何建立规则,让不想留在企业的人离开,家族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机制来处理这些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家族宪章予以说明。
建立家族办公室
家族办公室是专门为某个富裕家族的财务及私人需求服务的职业组织,它的使命是采用能够促进家族和谐健康,在钱和人之间,并驾齐驱。
家族办公室与资产理财公司不一样,家族办公室权限更大,除了投资理财以外,还管理家族的幸福,并且是定制化的服务。很多家族办公室的使命中都凸显了家庭和谐幸福,以及财富的保值增值。
家族办公室的目标是保值增值家族企业的财富,与此同时,家族办公室也要考虑到世代的传承,家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