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过的好不好,看数据
一是基尼系数持续扩大。2016年有报道称,香港前十大亿万富翁的净资产总和占香港GDP35%,全港最富裕10%住户的每月入息中位数,是最贫穷10%住户的43.9倍。
二是收入VS房价,2003-2017年,港人中位数月入增幅74%(从2003年的18800港元升至2017年的32700港元),同期,私人住宅价格增幅是440%。两者差距接近6倍。(关于香港住宅价格波动,参考《香港房地产38年:最大跌幅62%,累计涨幅超20倍》)。
(数据:香港政府统计处)
也可以再加上一个同类“城市”的对比,2006年之前,香港人均国民收入都大于新加坡,但之后被反超,2018年香港人均GNI是新加坡的85.5%——新加坡人均5.88万美元,香港人均5.03万美元。
(数据:新浪财经宏观数据)
香港经济的不平等最集中的表现是住房的不平等,我一直说,工业化以来,全世界最贵重的就是房地产。“有一套住房”和“有一套房住”的区别在于,你能不能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能不能抗通胀。在大城市,1年看不出来,10年就划分了阶层。不止中国是这样,全世界都一样。
香港的住房问题没搞好,这是事实,那种为香港公屋占比30%唱赞歌的论调,现在越来越少看到了。
表现在四点:a)居住环境多年来愈发转差;b)住房自有率多年持续下滑;c)住房价格持续难以负担;d)公屋轮候时间屡创新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一个漫长的恶化过程。
a)、2016年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香港人均居住面积15平米(内地2018年人均居住面积39平米,深圳大约28平米),居住在劏房里的港人攀升至21万人,人均中位数面积更是仅5.3平米。以前我们形容住的地方小会说“仅容旋马”,这劏房可谓是“仅容旋人”。
b)、香港家庭住房自有率(含自置私房+自置公房)自1985年-2004年这20年间,从31.4%升到54.2%,持续攀升超过半数。但2004-2018年连续下滑15年,今年年中为49.4%,依然低于半数,不及15年前。
不说香港,中国大陆
中国房地产总市值450万亿人民币,5倍于GDP,相当于美国+欧盟+日本的总和。
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高峰时房地产总值/GDP为2倍,之后日本房价跌去70%,东京房价跌去90%;2006年美国次贷危机前房地产总值/GDP为1.7,之后房价跌去35%……
美国正在想方设法刺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
中国人居面积达40平米,已超发达国家
房价高是因为我国的人口多土地少吗?实际上,我们的人口密度远远小于日本和韩国,而日本同样有大量的山地,不适宜居住的。
所以,只要数据一摆出来,这些神话也不过就是谎言罢了。只有当人们从认识上看清房地产的本来面目,才能扭转对于房子的偏见,客观理性看待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