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观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全球IFA行业观察

全球IFA行业观察

银行会衰落吗?从业人员如何办?


01

趋势一、金融脱媒削弱银行的力量


银行业在我国一支独大,一枝独秀的根本原因是银行垄断了货币创造权。这一货币创造权的垄断铁幕,已经被互联网金融局部撕开,而真正的全部破除来自于资产证券化形成的“第三方支付-公募货币基金-公募债券基金-资产支持证券-信贷资产”的新型货币创造链条

这一链条在美国,在互联网金融还未出现的情况下,曾导致银行业出现“金融脱媒”现像。美国银行业占金融体系金融资产规模的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初期高达60%,到如今已不足20%。即是明例。

未来,在当代高度发达的IT技术支持下,支付结算这种金融行业的基础设施类业务,完全可以完全由中央银行进行。各经济主体通过直接在中央银行开立账户,跳开商业银行体系,技术上完全可行。此举将打破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体系的账户优势,当前很多数字货币体系的构建设想,都已有此类内容在其中。

货币创造权的垄断被打破,这才是导致包括招行在内的商业银行集体产生焦虑的根本原因。

02

趋势二、高利差将不在


中国的高利率以及银行业在高利率之下的高利差,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之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中,资本相对稀缺,具备很高的回报率。

相同的情况,日本也曾经体验过。比如,稻盛和夫在其一本书中,就曾经指责过日本的商业银行收取5%贷款利率,放贷赚钱太过容易,压榨剥削实体经济。

在中国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之后,资本回报率下降,实体经济利润创造不足,自然无法为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业提供高的收益。如无例外,中国利率将不可避免一路下行。在此过程,银行的高利差将会失去。日本、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已有先例。

利率管制使银行获得低成本优势。利率完全市场化只差一步之遥。银行由于利率管制所得到的低成本资金优势将会进一步弱化至消亡。

03

 银行业人员的方向选择

未来商业银行的真正出路并非商业模式,而是业务领域方向,从传统的对金融治理能力要求较低的公司金融、政府金融、地产金融转向新兴的对金融治理能力要求更高的消费金融、小微金融、科创金融等

然而,这种业务新旧更替的时代,过程中间会存在很多反复和波折。很多情况下,传统业务和新创业务,谁优谁劣,并不取决于业务自身,而是取决于更高层面的经济大势和国家政策。

往往是领先市场过早,拓荒者成为先烈,获后市场过多,追赶者难入其门。在此阶段,金融行业需要认清现实,判断形势,明晰战略和把握节奏同样关键。



©2025  北京融益财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3096号

客服热线:13910754318 客服邮箱 :13910754318@139.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郎家园10号东郎电影创意产业园B区3楼 网站开发:壹云科技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