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排行榜成了雷声榜
连载的上篇文章中给大家分析了诺亚财富新爆开的雷。钜派财富也是雷声阵阵。下面分享以下财富管理公司排行榜单上其他的重要成员。
图一、2018年至今暴雷的第三方独立财富管理公司
结论是,曾经风头辉煌过的财富管理公司正在成为中产财富绞肉机。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市场不需要提供“专业知识中介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吗?恐怕深思一步会发现,我国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本来就不是“专业知识中介服务”,而是“销售掮客”。他们也没法在风险控制上专业。
一位领域内的自媒体作者“愉记“这样写道。
这方面,诺亚也不是独例,恒天、大唐等都是这个模式。
02
政府加强对资管行业的管理
行内人都知道,政策基本面在收紧。
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出现“冰火两重天”这一分水岭,是在2018年资管新规面世后。
大家知道,从2012-2016年间,资产管理机构进入群雄逐鹿时代,建立了券商系、信托系、基金系、地产系、私行系等等不同的三方财富管理机构。
结果是,现在2018年开始一些财富管理机构从信托、基金子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拿到的资管产品募资额度同比缩水了15%-30%。一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负责人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感慨。
这也导致公司整个销售团队举步维艰。据上述人士透露,公司正在讨论是否削减财富管理团队人数。
据了解,多家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已经悄悄落实裁员工作。这背后,是财富管理机构正在集中资源谋求转型,以期在资管新规时代拓展业务空间。
很多人也通过论坛发问:这是否也意味着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已经进入了落幕期呢?
2019年,各个资管行业都在继续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进行转型和整改,从出台的监管政策看,仍是围绕资管新规进行具体落实和细化,诸如针对信托领域落实资管新规,监管部门正在制定《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基金业协会也是根据资管新规要求颁布了新的备案要求和合同指引。除此之外,监管继续强化已有整改成果,23号文继续聚焦一些资管领域的突出问题,诸如银行理财违规销售、房地产信托绕监管等重点问题,7月以来监管部门密集对于信托公司进行窗口指导。当然,未来满足资管行业的发展需要,监管部门继续优化了保险资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的监管要求,就MOM产品监管政策征求意见。
表1:上半年资管领域重点监管政策
在监管政策上有所变化,严监管下监管部门对于资管业务的行政处罚也体现了监管导向和政策态度。
03
国家队入场,行业大洗牌
银行理财业务正在推动净值化转型,当然与其相比社会各界对于理财子公司发展的关注度更高。目前,工行、中行、建行、交行理财子公司正式开业,光大银行等七家银行获准筹建理财子公司。理财子公司逐步进入落地和具体实施,对于理财子公司的一些猜想也会逐步得到验证。
理财子公司虽然具有母行所天然的客户、资产资源等优势资源,不过如何激发这些天然优势才是至关重要的,诸如如何搭建产品体系、如何提升投研能力、如何建设激励机制等,这些体制机制建设同等重要。从目前已开业大型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定位看,覆盖各类产品、各类客户、各类渠道的远大目标已不再是什么秘密,未来对于资管市场的引领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04
多元经营,能力不足
为了填补产品代销业务缩水的缺口,一些财富管理机构专门组建了子女海外留学教育、海外高端医疗、财富传承、海外置业等管理团队,以此进一步拓宽业务收入。但这些新业务同样发展得并不顺利。
“我们的财富传承业务开展了3个多月,目前还没有一单业务。”有的财富管理公司管理层说。
术业有专攻,哪里容易赚钱?
小结
2008年之后,中国财富增长效应,宏观面宽松,和金融监管自由化趋势让资金和资产都变得充沛这为第三方理财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2017年后,为了防止快速金融自由化累积的风险,整个市场开始实施金融去杠杆,实施“穿透式”的底层监管,第三方财富管理为了维持盈利,只能转向质量更低,风险更高的产品。所以经济越下行,监管越紧,第三方财富管理销售的产品质量越差,市场乱象越多。
2018年中国经济周期下行,以上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财富管理公司踩雷也必然是个“新常态”了 。
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已经进入了落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