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顾志娟)7月7日,在2019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对养老金的管理方式提出建议:在城镇职工养老统筹中,将个人承担的8%缴费比例切出来,由费改税,以税收的形式放在个人所得栏目中。对这部分资金做免税和延税设计,回到个人账户后,个人必须拿去投资,退休以后收取投资收益。
养老金结存增长放缓、养老支付比例提升 可能在2025年枯竭
根据今年6月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50901亿元。这是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首次突破5万亿元。
王忠民表示,现在出现的结存,是因为初期交的人多,用的人少。但是,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来临,交的人和用的人之间在2014年就已经达到平衡,2014年以后是交的人少、用的人多,这样结存的数额、增长幅度就会减少。目前这五万亿的积累用了二十年时间,如果投资回报率是10%的话,用几年时间会翻一番。但如果回报率是1.8%、不到2%,它的增长幅度有可能战胜不了通货膨胀,战胜不了投资的机会成本。从最终养老消费的角度来说,这部分资产实际是在减少的,因为职工退休以后可购买的社会养老服务是减少的。
另一方面,每年退休人员的支付费用在提高,过去以每年10%的速度提高,近几年以每年5%的速度提高。这种大幅提升持续,目前养老金结存的支付就会遭遇困境。
王忠民提出,根据相关机构测算的数据,到2025年,这五万亿大概就会近乎枯竭。企业在工资总额中,社会保障缴费占了较大比重,在养老金方面缴了28%,总体缴纳水平在40%,压低企业产品成本,导致企业更新改造的发展动力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宏观经济方面也造成压力。减轻企业负担的主要空间就在这里。
个人缴纳部分费改税 做免税和延税设计
对于养老金缺口的问题,王忠民提出了几条建议。第一步是费改税,将个人缴纳的8%切出来,不再以缴费的形式放在社会保障的栏目中,而是以税收的形式,放在个人所得的栏目中。过去对这部分账户的管理把它视同为社会统筹账户的一体,没有按照个人账户来管理,给予个人的支配和管理权力。“拿去管理,既没有征求个人意见,也没有说借你的钱的时候,给你的年化收益率水平多少,利息水平也没有谈,也没有谈借多长时间。”王忠民表示。
这部分资金回到个人账户,要做两个税收设计。第一是免除这8%资金的所得税,但这部分资金个人不能拿去作为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只能放在一个账户里,这个账户为“个人养老账户”。第二是个人拿这一账户的资金去投资时,还要有一个延税的设计。对这个账户中当期投资的回报,在投资期不收税,而是等个人退休以后收取。这一笔长达几十年的长期资本,可以在个人手中支配,个体会积极努力去把它管理好、投资好。每一年的收益都存在账户中,经过时间、复利的累计增长,微观主体没有增加任何费用,还提高了财富所得的效应,宏观主体可以减费又减税。
从投资管理的角度看,如果在短期,市场上已经有很好的货币市场管理机构,利润回报率比原来把五万亿放在一个账户中管理的时候要高出一倍;如果放在长期中,比如委托基金去管理,可能年化回报率达到百分之十几。王忠民提出,这件事情如果做好,中国资本市场就有五万亿净资本的注入,股票市场缺乏长期资金的问题就可以解决。
王忠民提出的第二步建议,个人缴纳的部分回到个人账户后,应该用另一块资产来补充,就要利用庞大的国有资产,划出十万亿甚至二十万亿给社会保障账户,用于解决现在的账户空洞问题。配套的一项政策是,把现在的个人账户全部归为非空账的管理模式,实账的都归到个人账户去管理。
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给微观主体减税降费,最关键的是还解决了几大宏观目标:一是养老的人得到了有效资产的支持,解决其后顾之忧;二是挽救了现在的五万亿结存日益枯竭的衰减式投资管理;第三,把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从过去单一股东、单一运营管理人的模式,转变为资本运营受托人的管理模式,为了长期回报去投资管理,这才能使得社会保障体系真正的资产基础得到有效构建。
进一步来说,人口老龄化增长需要的养老金给付问题,也会随着这部分资金管理有效性的提升而解决。还有更加长期的影响,例如个人账户的积累在这一代人的生命周期中没有用完,可以继承给下一代人,这笔财产具有可继承性也会使得人们更注重当期的积累。王忠民表示,这个政策一旦建立,可以同步解决微观、宏观层面问题,跨代的长久期市场效应也会因此而产生。而这一过程中没有多花一分钱,没有社会成本,只是改变了原本个人账户的基本概念,回归投资管理。
新京报记者 顾志娟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