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观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

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

财富管理江湖中割韭菜的是谁?

引子

近日,一位财富管理行业的总经理来访。甚是沮丧,他参股的募资机构把钱挪到其他项目上了。他反对无效被踢出。显然他和他组建的团队被割了韭菜。原来从银行带出来的客户估计都折在了里面。

我直接告诉他。我们原来共同认识的某个人,这个曾经去P2P操盘的大咖这些日子不见了,他已经进去了,判了6年。而且,个人资产也被拿出来堵窟窿。你虽然被割了韭菜,你比你带去的客户要好多了。你被踢出,要比关进去好多了。

这位朋友,慨叹到,在财富管理行业这么久,当客户经理时,总是在鼓动人去当韭菜的路上。当团队长,又是在鼓动手下的业务员找韭菜割。


是谁在割韭菜?


回顾财富管理的江湖。在中国无外乎找韭菜、割韭菜而已。不论是股市、房市、邮币卡、P2P、打着区块链旗号的各种“币”、莫名其妙的创投股权私募、看不到真实资产的财富管理机构销售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

最痛恨的是资产提供方(被投资的项目方),不仅无耻而且太狡猾。结果是风控也是形同虚设。市场上几乎没有可以信任的资产,连上市公司也是照样逾期,不还钱。

每次曲终人散,财富管理平台的总经理们就像“别人偷了牛跑了,自己却是因为无知中帮盗窃者拔下了栓牛的木头橛子”而被捕。并且,还是唯一要面对被盗者的责难与法律制裁的人。

在割韭菜的行列中,也是分层次的。

在割韭菜的行列中,第一个层次是资产方


这个恐怕是这个割韭菜江湖中的大boss。

P2P的资产方

P2P的割韭菜事件中最有名的就是e租宝了。现在被判无期徒刑的丁宁们伪造了虚假的融资租赁债权项目及个人债权项目。然后疯狂的高利息或者高回扣吸取老百姓的存款。

创投的私募基金的资产方


一位叫伍治坚的雪球作者用数据来说明了这个事情。

2016年有个统计,由网络大V李开复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天使投资机构创新工场管理资产规模达4亿元人民币和4.55亿美元,共投资150家企业,其中1家成功IPO、7家实现并购,退出比率为5.33%。有着"VC之王"称号的红杉资本自2005年成立以来,共投资400家企业,其中33家成功IPO,50家被并购,退出比率为20.75%。

要知道上面提到的这几个基金经理是中国最顶尖的私募股权基金经理,可谓皇冠上的钻石。截止2017年3月,中国大约有20,000家私募股权基金,其中有过投资记录的大约有7000家,而最终至少有一个项目退出的基金大约有1641家。也就是说,最后退出至少一个项目的基金不到10%。

假设我们投一个7年期的私募股权基金,在期初投入100万。该基金有15%的项目成功退出(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了,堪称中国最出色的私募股权基金之一),退出的投资回报为10倍(非常成功的投资回报),那么该投资者投入的100万中的15万会变成150万。

同时我们假设60%的项目不赚不赔,进去60万,7年后出来还是60万。剩下的25%(25万)肉**打狗,血本无归。根据这些假设,该投资者在7年后持有的基金份额的净值大约为210万左右。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算出,该基金在费前的内部回报率(IRR)为每年11.18%左右。如果我们扣除基金经理的收费(2%的管理费和20%的业绩分成),以及基金本身的运营费用(托管费,审计法律等费用,假设0.5%),那么投资者拿到手的净回报为每年6.84%。作者:伍治坚 来源:雪球

那么,那些奇奇怪怪的募资团队讲的创投项目基金真实的回报情况就不用再说了。


“币”,打着区块链旗号的各种


币市,我有自己的守旧逻辑,我自己的观点是,目前这些项目,如果去掉区块链概念,把这个项目的商业本质拿到VC市场去融资,恐怕绝大部分VC看都不会看。

为什么韭菜们天真浪漫的相信这些项目竟然会有前途,除了所谓的某些大佬们站台呐喊之外,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这些代币短期内可以交易流通。任何资产的流动性一旦释放,后果都是韭菜茁壮成长。

典故出自一位币圈的大佬写的《韭菜的自我修养》,写的都是大实话。

但是韭菜们内心里无法接受。这就跟一个吃相很难看的股神跟股市的韭菜们说,不是赚不到钱,是你们自己无能而已,没有参透交易的本质。

后来李笑来的那个聊天记录流出,大伙儿就炸了。认真的把录音听完了,就两个感觉:


第一,说真的这个圈子比股票和期货二级市场差远了去了,大部分人纯粹就是江湖骗子;第二,股票和期货的二级大佬们虽然也会操纵股价,内幕交易,但对割韭菜的态度还没丧心病狂到这种程度。

币圈是一个非常不堪的圈子,也许个别时段能资产暴增,但从长期看能赚到钱的人凤毛麟角。

  

在割韭菜行列中,第二个层次是某些财富管理公司或互联网金融的类P2P平台


这个层次往往也是有某资产方投资或者参股的融资平台。一般也会在高大上的地方有个体面的对外职场。规模较大的要成百上千人。规模小的也要十多号人。

有个特征。往往前两年比较火。快速扩张,全国设点。当然了,搞到的客户理财款项一两年内还没到兑付的时候。拐个弯自己用着不少非常爽吗?

两年后一般会出现各种延期等意外事故。拉横幅、堵门要钱的事情就开始逐渐增多。行业内部就都知道了。当然,懂行的人,基本都能算出来垮台的时间了。

看不到真实资产的财富管理机构销售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的背后推手往往就是这些机构。他们不仅是上游资产的销售方。很多时候还会成立产品部门做许多监管层严厉打击的事情。比如“自融”和“资金池”。

也许自融的财富管理机构或平台开始时间是安守本分,规矩做生意的,但是随着资金池中资金不断积累,平台也可能禁不住诱惑,拿资产池资金去做期货,或者把钱拿来扩展自己的经营,甚至借给其它平台等。若是经营得当,资金链循环往复还能维持正常运转,一旦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受害者最终还是投资人。

资金池是近来监管层重大打击的现象。有这些越界表现的机构或财富管理产品是资金池的高发机构。

监管要求不同资产管理产品不得进行混同运作,资金与资产应当明确对应。

有资金池的机构往往是以下几个表现:



监管底线

越界机构的表现

1

不同资产管理产品不得进行混同运作,资金与资产应当明确对应

1)先筹资金、后定标的(有限合伙LP份额及集合信托); 2)在销售环节无法披露具体投资标的; 3)期限错配、短募长投; 4)分期募集,集合运作,各期产品无固定期限; 5)投向非标资产,非标资产由劣后级受益人筛选组合。

2

产品之间应当进行独立核算

1)不同产品未单独建账; 2)多个产品合并编制一张资产负债表或估值表。

3

资产管理产品在开放申购、赎回或滚动发行时应进行合理估值,不得脱离对应资产的实际收益率进行分离定价

1)各期产品风险收益不匹配; 2)产品净值按照投资标的预期收益率进行估值,后期投资者承担较大风险; 3)实际收益率与资产收益分离。


平台设立资金池,投资人将资金投到平台,若是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借款人,那么资金就只能在资金池存放。但是池子里的钱是有成本的,只进不出,没有利差,平台没有利润来支付投资人的利息,就只能用投资人的本金还投资人的利息,借新还旧,形成庞氏骗局。

这类割韭菜的,自己被上游收割,也搞资金池和自融,参与割韭菜。

在割韭菜行列中,第三个层次是被雇佣的客户经理


这个层次一般也就是前文所述的偷牛时负责拔出木头橛子的人。为了生计或者是高提成把自己搞不懂或者不愿意搞懂的资产(P2P、打着区块链旗号的各种“币”、莫名其妙的创投股权私募、看不到真实资产的财富管理机构销售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等卖给老百姓的枪手们。

有些销售们也是被资产方和财富机构蒙在鼓里的。一旦出事也是比较悲催的。前不久,圈内爆出惨剧:

原标题 | 联储证盈泰财富兑付危机调查:风险暴露规模或达60亿元 多只资管产品违约    作者:惠凯 来源:红刊财经(ID:hkcj2016)

”2018年底,北京理财圈内有传言称“刚听说某财富公司一位理财经理因给客户推荐的产品出了问题,没能扛住压力,自杀了!”近日,记者多方咨询,赵姓、女,死因是自缢,且其代销的就是盈泰财富产品。业内猜测,这位理财师的客户中可能有其亲属,她也背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作为一家管理规模达200亿元的财富管理公司,自2018年5月起,盈泰财富的产品兑付危机愈演愈烈;旗下凤凰山、天山、峨眉山等山系列的数十只私募基金到期后一再展期,却迟迟未能清算。有投资人指出,盈泰财富出现风险的产品规模在60亿左右。”


有人说,那么出事的团队可以换一个平台,再来一次。

您所不知。前文,我说过的那位团队长就是一个实例。当他的客户被套牢在里面时,他和他的团队再也没有了资金的募集能力。其中,有良知的还要帮助客户沟通资产提供方,尽量减少损失。同时,自己背负着巨大精神压力。若他们有过错,即使没有受到处罚也会被重大打击,一蹶不振。他们不仅是在客户中口碑坏了。还有就是他们自己也是惊弓之鸟。对所有的资产都产生了恐惧。

题外话

财富管理的江湖本来就是个罗生门,并且如此不可信任。可怜了辛辛苦苦把赚来钱,拿出来期待财富管理可以保值增值的大众投资人们!

建议您寻找真正懂行的有独立观点和独立利益的理财师,让他的利益能够和您的长期利益绑定,是一个好的办法。另外,真实的往往是简单的。购买监管层最近反复提到的看到懂的底层资产往往是最靠谱的选择。

又及,世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割韭菜的,你们被割也是逃不过的命运。


©2024  北京融益财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3096号

客服热线:13910754318 客服邮箱 :13910754318@139.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郎家园10号东郎电影创意产业园B区3楼 网站开发:壹云科技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