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全球IFA行业观察
央妈“放水”5000亿,究竟会流向哪里
这两天,国常会的消息刷了屏.......
第一件事:央行开展5020亿元的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3.30%,与上次持平。也就是说,央妈直接送给市场5020亿元,这可是中国有纪录以来最大规模的单日操作,很多人认为央行“放水”了。
第二件事: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这意味着,央行负责继续宽松,而财政继续保持稳健,之前关于两者的权责争论有了答案?
那么,市场的钱荒问题解决了,股市会大涨吗?企业真的能够松一口气吗?这么多钱,会流向房地产吗?来听听一些大咖们的分析:
宏观证券研究的姜超说:
客观来说,目前的政策确实存在调整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下行。
2季度GDP增速降至6.7%,重新降至16年以来本轮经济反弹的最低点,在过去10年当中仅高于金融危机时09年1季度6.4%的增速。
从分析来看,均在减速,而且无论投资还是消费增速都是多年新低。从生产法来看,2季度工业明显减速,而服务业增速居然有所反弹。
但是服务业的回升主要归功于三大行业:
交运仓储、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业。
前两者的回升还好理解,一个代表物流行业、一个代表移动上网,都有旺盛的需求。但是金融业增速的回升有点不合逻辑,因为金融业做的是钱的生意,但明显到处都缺钱啊,货币和融资增速都在大幅下降,金融业怎么可能越来越好呢?
这其实说明目前除了部分新经济还在增长,大部分靠货币驱动的传统经济都在减速。
▌二是债务违约激增。
今年上半年,债务违约风险明显增加。从债券市场来看,到目前为止债市新增13个违约主体,而17年全年只有12个违约主体,截止目前债市违约未兑付的本金大约800亿,占17万亿信用债存量的比重也约在0.5%。
而且从违约企业类型来看,只有7%是地方国企,而民营企业比例高达74%,其余19%的所谓中外合资企业其实也是民营企业,民企是债务违约的重灾区。
而从P2P行业来看,6/7两月爆雷的平台超过100家,多分布在江浙沪地区,后蔓延至北京和深圳,其中不乏累计成交额超百亿的平台。月均问题平台数量创下最近一年半以来的高峰,集中式的爆雷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此外,由于股市持续下跌,多家上市公司股东公告质押股票存在强平或者面临强平风险。
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去杠杆引发的信用收缩有关。经济增长和债务偿还都需要钱,而代表全社会融资的最重要指标是社会融资总量,今年上半年的新增社融为9.1万亿,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万亿,6月末的社融余额增速降至9.8%,创下03年有数据以来的新低。
而社融增速还不足以代表真实的融资变化,因为政府融资以及很多其他的影子银行活动不在社融的统计当中,所有的融资都直接或间接通过银行进行,因此我们不妨看一下银行的总资产。截止今年6月份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为257万亿,同比增长仅为6.9%。
而按照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目前全社会的平均融资成本高达7.6%,这已经远高于银行的资产增速,说明目前的融资增速已经保证不了存量债务的利息偿还,必然会带来债务违约风险以及经济下行压力。
资深金融人士吴小平说:年轻人,要敢于借债买房子!
央行开展5020亿元的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对股市肯定有影响,加上6月份的操作,已经通过MLF累计净投放了9055亿资金。考虑到目前的经济形势、社会融资增长形势,这具有相当明显的政策意义。
股市怎么走,一个看半年报,一个看流动性。从半年报看还可以,但让人觉得前途不太妙,因为贸易摩擦显然对进出口、就业会有影响,而股市看的不是既有的业绩而是看未来。所以这次的MLF操作是对股市未来不确定性的一个对冲。
从政策上看,这次MLF操作之后,我预计很大概率三季度要降一到两次的准备金。当然,降息也是一个选项,但我觉得降息动作太大了,货币政策应该不会有大变化,主要还是会在财政政策上发力。另外,最近出了一个热词“稳杠杆”,我觉得当前的中国,应该维持较高杠杆。
第一,国家体制不同。我国是集中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家向着一个核心。因此,从政府、企业到家庭、个人,当然可以接受更高(与世界平均水平比)的各种负债率,体制不会因为这个而动摇。
第二,中国,尤其是当前中国,是历史性赶超其他大国的时刻。现在上了,就是英雄,现在上不去,就特别可惜。不能等,由于历史因素,我国当前的育龄人口比例历史性锐减,中国人又喜欢精养孩子,国家老龄化速度真的很快,远远高过其他国家。这时候大家不努力一把,不杠杆一把,不充分利用负债把经济产出潜力逼到极限,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我的道理很直接:年轻人,要敢于借债买房子;国家,要敢于负债做经济。微观如此,宏观也如此。人有人运,国有国运。我看好这个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顶端的国家,竭尽经济潜力,一举成为超级大国。
金融,必须推动经济前进,赶在老龄化更加恶化之前。我们必须要在垂暮之年之前,变得富有。
其他媒体都抱有这样的幻想:央行放了水,这水会不会变相流入房地产市场?如果会,那么房价不就涨了吗?
允许银行破产、国企倒闭,那放出去的水够不够填这些坑才是关键。如果填坑的水都被拿来炒房,万一查到了,后果恐怕很严重。现在房价上涨的地区是要被约谈的,谁敢炒?
回到房价的本质,房产的价值跟经济是紧密联系的,如果实体经济如此危机,政府会允许房价上涨,让实体经济继续失血了吗?从数据上看,今年房企是真没钱。国内融不到钱,有些还借国外的钱。想想现在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加息,能不能还上钱都是问题。
韭菜们的声音:央妈放水五千亿,我们的钱还是钱吗?
不得不说,5000亿的规模与以前的三轮规模相比,这个量实在太小太小,杯水车薪。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人在“央妈这么印钞,房价会不会大涨”一文中强调,本次QE绝对不可能像前三次一样引发房价暴涨。
不过,诚实说,我们所不晓得的是,央妈这一轮放宽信贷——到底是因为对抗基础货币通缩抵押品不足,所以才放宽的抵押品资格?还是因为,央妈真心想促进一下三农、小微企业和绿色经济增长,所以亲自上阵吆喝?
如果是前者,那这一轮的QE很可能只是开始而已,接下来央妈要么需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要么将不得不更多的放宽抵押品资格;如果是后者,那这一轮QE对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可能聊胜于无。
国常会发出全面宽松信号之后,很多人并不关心实体企业多缺钱。他们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房价会不会又要涨了?钱放着在贬值,赶紧买房去;没房的就更焦虑了,再不买房就晚了。
事实上,从政策意图来看,在全面宽松指向下,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要保障合理融资需求,资金供给将持续宽裕。但是,这些稳增长的超额贷款资金,要保证流向对实体经济,而不是继续流到房地产。
本轮房地产上涨周期已经长达37个月,按照以往的经验,调控的效果应该已经显现,房价应该已经被稳稳的掌控。但是,各地政府仍在加大力度,层出不穷的出台新政策,新思路,稳定房价。
有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布次数高达192次,比去年同期的116次多出65%。共有73个城市出台调控政策,包含限购政策135条、限贷政策176条,51个城市以及海南全域实行限售政策。上半年的调控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简单限购、限售、限价、限贷,因城施策和分类调控特征明显,甚至一些地区强制设置房价6%涨停板。
显然,楼市供需矛盾仍然很严重,房价上涨的动力依旧比较强劲。在上涨依然是楼市价格最小阻力的情况下,在全面宽松信号之后,超额信贷资金流入的动力仍然非常强劲,无形之中制造了大量的投机需求。甚至很多人形成了,房价只取决于央行发多少钱的观念。
比如,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近日就公开表示,单纯谈房价谈房地产市场是永远看不清楚的,房价只取决于央行发多少钱。“不取决于国土资源部,也不取决于住建部,只取决于人民银行发多少钱,央行发的钱多房价自然就上涨。”
目前来看,房贷利率等金融与货币杠杆,仍然是阻碍超额信贷资金进入楼市的一道重要屏障。一旦在地方政府在限购、限价等方面做出一点放松,房贷利率可以作为最后一道门槛,聊胜于无。
名词解释:
MLF: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于2014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大水漫灌:大水漫灌是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的灌溉方式, 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总理指出,必须坚持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刚性兑付:刚性兑付,就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
稳杠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讲到;关于中国整体的债务情况,我们觉得大家已经看到债务增长较快的情况现在已经平稳下来,所以已经进入了稳杠杆的阶段,甚至是说我们广义货币的增长已经低于名义GDP的增长,也就表明,在总量上进入了稳杠杆和逐步调降杠杆的阶段。
QE: 量化宽松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